文丨潘晴晴
编辑丨董金鹏
眼下,一场代号为“皇玛雀”的行动正在国内悄然展开。
不少曾供职于皇家、玛氏和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业精英涌入宠物食品创业赛道。
这场行动没有明确的发起人,更像冥冥之中达成的默契:贝恩研究报告预计,到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正在呼唤更多新品牌、新产品和新服务,“人才溢出”效应由此显现。
远航是这场行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宠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供职海外宠物食品生产企业,在45岁辞去高管职务投入创业大军。
在服务跨国企业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远航也见证着国内宠物食品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宠物食品还是来自欧美国家的“舶来品”。当时,北京超市货架上摆放的玛氏旗下宝路品牌的狗粮罐头,被市民们当作狗肉罐头买回家吃。
“那个时候,国人还没有给宠物买狗粮的意识,消费力也跟不上,基本上都是吃家里的剩菜剩饭。”远航回忆道。
然而今非昔比。派读宠物发布的《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养育宠物猫的数量已达到万只,犬的数量为万只;年,宠物犬猫市场规模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其中宠物食品占据着“半壁江山”。
“民以食为天”的老话放在宠物身上同样适用
年,给海外品牌代工起家的佩蒂和中宠先后上市;今年,路斯股份晋升北交所“宠物食品第一股”,乖宝、源飞、福贝、帅克等生产企业也在上交所、深交所排队递交IPO申请。
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吸引了像远航这样的跨国企业高管,也在北京投资圈和广告圈,吸引一批深谙品牌营销和新消费打法的创业者,跑步进入宠物食品赛道。
他们坚信,参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宠物消费的发展轨迹,当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时候,不管是养宠数量,还是宠物消费,都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看似门槛不高的宠物食品赛道,实际上荆棘丛生。
“从研发端到生产端、再到渠道端,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打法,简直可以用‘乱花渐入迷人眼’来形容。”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创业初期踩了很多坑,光交学费了。”
亿邦动力在与多家新品牌沟通中,深切感知到行业正在经历并尝试突破的诸多困境。
从“满园春色”的向往,到“乱花渐入”的迷茫,在火热的宠物食品新消费背后,隐藏着哪些“涌动暗流”?创业者正在经历哪些发展困境?他们又如何尝试破局呢?
01
低价竞争致品控埋下地雷
新国货品牌能否扳回一局?
青岛姑娘塔拉是宠物主粮品牌“久生”的创始人,曾在真格基金工作多年。从事新消费早期投后的她或许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新消费创业者中的一员。
在日常生活中,塔拉也是一位爱宠人士,家里养了1只狗和5只猫。在创业之前,她习惯为家里的爱宠购买海外高端宠物食品。然而,最近几年里,海外进口宠物粮频频爆出的假货和产品质量问题,让她和身边的养宠朋友感到忧心忡忡,也促使她下定决心,要做一款让宠物安心食用的口粮。
为此,她跑遍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的宠物食品加工厂,试图解答内心的疑问:“国产粮”是不是真的不如“进口粮”?
当她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生产状况后发现,品控问题也是当下很多国内工厂存在的现象。
“国内工厂在原材料、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方面一点都不比国外差,更多是缺乏用好产品赢得市场竞争的意愿。”张修硕直言。
这种心态与整个宠物食品竞争格局有关。由于进口粮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品牌溢价能力强,国产粮倾向于在价格带上“错位竞争”,主打中低端市场,靠成本优势占领市场。
一些主打中低端的国产粮生产工厂,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产能、做大规模上,而较少在精细化运营上下功夫,容易忽略科学的生产流程和品质监控体系。
塔拉在工厂走访中发现,国内工厂擅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往往是用一些“土办法”、“笨办法”,没有考虑如何优化管理生产流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用产能、销售额来掩盖生产中的损耗和风险。
而工厂老板的经营思维,也普遍停留在“用产能换发展”的阶段。“如果有50万资金,他们更愿意买一台新机器增加产能,而不是上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她说。
此外,国内很多工厂也存在过度依赖“老师傅”的情况。举例来说,膨化粮的生产对技术上要求很高,“膨化主机手”这样的关键角色在行业内是稀缺资源。如果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流失了,后面的新人接不上,产品品质和品控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而尚未面世的中国宠物食品行业标准,也为品控问题埋下一颗雷。
目前,行业普遍遵循的生产规范来自年农业农村部第20号公告文件《宠物饲料管理办法》,此后,涉及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仅有五项,还有三项在研。而这些低门槛的生产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宠物主精细化喂养的需求,尤其在宠物营养供给上。
今年4月,新锐宠物食品品牌发育宝爆出“毒猫粮”事件,数百只宠物猫在食用同一品牌猫粮后不治身亡。这一严重的宠物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行业对代工厂品控能力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