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8热播的《我最爱的家人》正面对打世界杯不降反升酷云大涨到1.8,年冠又更更进一步。这部剧集合了傅晶、杨峥、陶红、王丽云全是老熟人,一开始我还是蛮期待的,可惜的是看了几集,发现还是有不靠谱地方。
《我最爱的家人》和《情满四合院》,故事设定是有雷同处的。《情满四合院》呢,虽然网上有不喜欢这部剧的衍生小说,但是,剧里的人物设定上,四合院的主角相对合理些,毕竟主角是由大院里的慈祥长辈抚养大,主角是想被大院里的人们所倚重的,哪怕观众不喜欢看,情节也是说得通的。
最爱的家人呢,就难以言喻,不知道主角为什么会有这些情节。主角说的话和做的事是截然分裂的。里面仿佛每个角色都活在真空罐头的设定里,完全缺乏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单独拎出来就是一场自我感动的情感大戏。
以傅晶饰演的大女主林海燕为例子,就是个圣母白莲花。为了初恋铁军免受牢狱之灾而不情愿地嫁给革委会主任陈要武。
为了保全他和铁军的孩子,他与冯战梁假结婚。后来冯战梁牺牲了,感觉再为初恋铁军铺路。那个自告奋勇当爹的战梁最冤一天老公没当上就没了。反正最后肯定是包饺子大团圆结局所有的误会都能解开一大大大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现在就是麻木地看着编剧制造冲突。
你说这部剧有没有好的地方?当然有就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怀旧,引起了许多70,80的共鸣。王丽云饰演的恶婆婆陈母,有个情节老太太打牌赢了钱,到食堂点硬菜,有鱼有肉不含糊,铝饭盒出镜。
一般来说,70年代的餐馆要花10到20元。那时候20元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今天的两三千元,相当于三四线城市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工人上下班都习惯性地带一个黑色的书包,包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铝制的饭盒儿。
我爸妈曾说,那个些日子,食堂阿姨用每个人的铝饭盒蒸米饭那时候,铝饭盒体积较大,带饭上学在60、70年代是常态,曾经有一段时间,全班至少有一半的孩子要带饭盒。
70年代的草原,休息不上工的时候烧热水,用皂角洗头发,水资源匮乏,地里的土豆,栅栏里的鸡鸭,红卫兵的故事,泛旧的相册,铝饭盒里的二米饭。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老物件,却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
人似乎总有一种功能,自动滤出过去的苦涩和当下的快乐。说说群里朋友看到这个饭盒的感慨:
1.当年谁家没有这样的饭盒?
2.这么多都能吃得了,谁也不胖;
3.那时都不懂营养,可基本都是精瘦身材,睡的香吃的香
4.那时都是粗茶淡饭,面黄气虚的人却比如今精心调理的要少多了。
最后总结,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收视高,是满足了那个时代的怀旧。每次看年代剧都想要一个同款铝饭盒,感觉拿着应该会烫手。它算是年代剧里打酱油最多的群演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