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刚刚过去,北京接连下了几场雨,缓解了炎热天气带来的不适感,让人感慨“天凉好个秋”。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近期天气持续高温,甚至有人因高温而送医。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呀!日本炎热的天气,除了提高了中暑的风险之外,还容易导致食物的变质。尽管有冰箱这一“神器”存在,但是许多食品的保存依旧令人头痛,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食物变质。到外面就餐时,也要担心食品是否新鲜。这个时候,学会分清日本食品包装上“赏味期限”与“消费期限”的不同,就非常重要了。一、“赏味期限”与“消费期限”日本在食品安全方面很严谨,无论大小商店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安全负责。除此之外,商家还会保证所售食品的新鲜度,最大程度保留食品的最佳口感。于是就有了“消费期限”与“赏味期限”的说法:“消费期限”指的则是食品能够安全食用的期限。通常标注在生鲜食品包装上,如包装好的肉类、水果等等。“赏味期限”顾名思义就是食品保持新鲜口感的最佳时间。过了“赏味期限”食品就不是最佳口感了,但是还是可以食用的。通常标注在火腿、膨化食品、小饼干以及罐头这类在常温与冷藏条件下都可以保存的食品包装上。除了“消费期限”与“赏味期限”之外,日本食品业内还有一个三分之一法则:一般食品保质期为六个月,那么食品生产厂商要在两个月内完成生产和出货。而负责销售的商家,要在货物上架以后的两个月内完成贩卖。剩余的两个月时间就是消费者的最佳赏味期。实际上,三分之一法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当初制定出来是为了让生产者、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三方共担风险而已。二、“最佳口感”与“食品浪费”日本人把“赏味期限”与“消费期限”区分开来,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的口感与品质,这无疑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但是为了追求食材的新鲜度,超出了“赏味期限”的食物,会因为失去了“最佳口感”而直接被扔掉。可能有人会说,日本料理量小而精致,而且请客吃饭也不会点很多饭菜,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吧!但是事实却很惊人,日本每年丢掉的可食用食品可达多万吨,几乎达到世界援助粮食的二倍!日本向来是个以节俭著称的国家,但是现在却成为了食品浪费大国,原因就是对于食品的新鲜度和最佳口感的过于执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日本人根本分不清“赏味期限”与“消费期限”的不同。食品到达包装上标注的“赏味期限”日期了,就误以为过了保质期而直接扔掉了。种种原因综合起来,于是就有了这些情况:蛋糕店当日销售不完的蛋糕,直接被倒掉。鳗鱼店为了保障食材的新鲜度,3千公斤鳗鱼被直接扔掉。便利店过了赏味期限的食品不会再卖给顾客,打工的店员可以在店里吃但不能带走。吃不掉的食品会被处理掉。这些情况在日本司空见惯,所以在日本的商场和便利店里完全不用担心买到过期变质的食品。相反,小编还觉得他们有些浪费。三、居然还有这样的商店这个“过于追求食材的最佳口感而导致浪费”的问题,连日本人自己都感到苦恼。但是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低价销售一些过了“赏味期限”但尚在“消费期限”内的食品。位于东京的“BonMarche”商店,会不定期上架一些均价在20日元的过了赏味期限的食品。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只要食品还在消费期限内,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且就算过了赏味期限,品尝起来味道也没有区别。这家店的负责人表示:“附近的家庭主妇们成了这里的常客,她们更喜欢店里的果汁,购买之前会品尝,如果没问题就会买走。通常她们都会从这里买走很多东西,装满好几个购物袋。”这样的商店,既能解决浪费的问题又能从中获利,还能让顾客购买到低价又安全的食品,何乐而不为呢?四、分清两个“期限”用处大!日本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严格的监管,对于食品新鲜度有近乎苛刻的追求,在保证了食品健康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赴日留学的小叶子们,在分清了“赏味期限”与“消费期限”的不同之后,既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误食过期食物,也可以避免食物刚刚到达“赏味期限”就被丢掉的浪费现象发生。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生活,在开销方面会比较节制。如果大家能够找到一家像“BonMarche”那样的商店,或者留意一下周边的便利店里,那些即将到达“赏味期限”食品的低价出售时段,无疑可以减少一部分生活上的花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