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里的帝国乾坤
01草莽借势
年,宗庆后42岁,彼时的他还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销售经理,这家校办企业,已经不适合在改革大潮中生存了。4月,宗庆后连同两个退休老师,以承包的方式把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盘了下来。——承包制,从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始,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宗庆后回忆,他承包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14万元,是借来的,在那个时代,借钱下海创业似乎是最常见的创业方式。北平城柳传志的20万是中科院借的,南鹏城任正非的2万多是自己借的,临安城的宗庆后也不例外。
经营部承包下来了,那卖点什么呢?宗庆后最初的选择是代销,代销别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等。这也是那个年代创业者的第一步,柳传志代销的是计算机及配件,任正非代销的是交换机等,宗庆后代销的是这些小物件。不过代销归代销,一旦切入这个市场,他们会很快崛起,并筑起一个行业帝国的高墙。
7月,宗庆后筹建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并在年6月16日的《杭州日报》第4版,通过广告征集该食品厂新研制的儿童食品高效能营养液的设计名称和商标图案。最终采用了娃哈哈作为商标图案。几乎是转眼之间,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全国火了起来,以刷土墙,发传单等等方式,连同娃哈哈的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娃哈哈商标年5月,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更名为杭州娃哈哈儿童营养食品厂,娃哈哈名正言顺的进入饮料行业,这一年,创业仅三载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而联想凭借汉卡,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任正非的华为,还在饥寒交迫之中。
年,创始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风靡全国,供不应求,当时,娃哈哈的工厂就设在学校的12间教室里,生产规模成为了娃哈哈发展的瓶颈。但按照常规路径立项、征地、搞基建,少说也得两三年,市场风头一过,黄花菜都凉了。
宗庆后带着多号员工,和万的银行存款,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以万元的代价兼并了拥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多名员工,已资不抵债的杭州罐头食品厂,随后,组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帝国基石,由此奠定。
这次兼并,既是小厂吞大厂,也是快鱼吃慢鱼。在那个黑猫白猫论盛行的年代,甚至一度被争议存在侵占国有资产的嫌疑。但此举不仅解决了娃哈哈当时悬在头顶的产能之剑,也解决了杭州市罐头厂的债务负担、厂房利用和职工安置问题,拯救了这家计划经济时代濒临破产的企业。
娃哈哈以最快的速度将罐头厂改建为灌装车间,迅速扩大产能。三个月后,杭州市罐头厂扭亏为盈。
年,娃哈哈营收达4亿元、利润多万元,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第一阶段发展。
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次年8月,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当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大迁徙,前后持续了10年。
年,娃哈哈开启西进运动,对接三峡移民工程。这是娃哈哈西部扩张最重要的一环,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重庆、湖北等沿线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程,是娃哈哈名利双收的大战略之一。娃哈哈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迅速改造厂房车间,辅以成熟的产品、技术、市场,加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西部市场的局面迅速打开。娃哈哈涪陵分公司成为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最大民营企业之一,并快速成长为重庆市大型食品企业之一。
借西部大开发及三峡移民工程之势,行娃哈哈扩张之事,这是娃哈哈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扩张版图,布局全国。
娃哈哈涪陵分公司随后,娃哈哈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6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这些公司拉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也使娃哈哈全面开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形成了双赢。
02国际化商战
引入达能,是娃哈哈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达娃之战,则是中国企业首度与国际巨头的商战交锋。
达能和娃哈哈的牵手,要从年杭州市的招商引资政策说起。当时的娃哈哈为谋求国际化发展,以部分固定资产投入与世界强、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六位的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产品,合计引进外资4万美元。合作方式为合资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这为后来双方的纷争埋下了引线。
达能与投资银行百富勤(Peregrine)合作,在新加坡组建了金加投资公司,在合作中,娃哈哈占49%,金加公司占51%的合资公司。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百富勤将股权出售给达能,金加投资公司变成了达能独家控股公司。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娃哈哈与金加的合资公司变成了达能控股公司。
在此后合作的十年间,达能与娃哈哈共同合资设立了39家新公司,大部分仍由达能控股,达能也因此从合资公司里分到了30多亿利润。但即便如此,产能依旧供不应求,达能一边否决娃哈哈新建合资公司的建议,一边斥巨资投资娃哈哈的死对头,作为回应,宗庆后及其一致行动人投资了至少96家非合资企业。
控股权和经营权的貌合神离之外,娃哈哈商标的使用也成为分手的祸端。
年2月9日,娃哈哈与达能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由于娃哈哈商标的注册权利人是国有独资的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经评估,娃哈哈商标作价1亿元人民币,其中0万作为无形资产由娃哈哈集团出资注入合资公司,另外0万则由合资公司出资购买。娃哈哈系列商标的完整权属归入合资公司。2月19日,合资公司与娃哈哈集团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但转让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为履行《合资经营合同》,不影响合资公司对娃哈哈商标的专有使用权,三年后,合资公司与娃哈哈集团又签订了《商标使用合同》。
这三份同一目的——合资经营,不同约束——商标使用的文件,成为了双方日后争议的核心。
宗庆后不甘被达能控股,合作之初,合资企业由中方经营,使用娃哈哈品牌来主打市场,在娃哈哈、达能、百富勤三足鼎立之下,娃哈哈49%的控股权得到保障,但是百富勤的没落和退出,达能一举获得51%的股权,并实际取得控股权。深谙商道的宗庆后肯定心有不甘,没有谁愿意自己双手打拼下来的企业为别人打工。他抛下一句话:
你们帮我把公司看好,我出去打仗去了!
借助合资公司的便利,宗庆后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世界一流生产线,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非合资企业,通过这些公司,削减达能的市场份额;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自主品牌,对此,达能宣称,非合资企业与其投资的合资企业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而且非合资企业还能够从销售商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公司得到优惠待遇,宗庆后创立平行产销网络的行为,损害了合资企业的利益。这一时期,宗庆后的非合资公司,一直使用娃哈哈商标,但是按照达能与娃哈哈双方的协议,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而这一步,也被草草带过了。
年3月,证监会以主业不明显,公司不规范,不符合上市条件为由,正式否决了娃哈哈美食城的上市申请,并明确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娃哈哈旗下公司第一次上市试图破灭。年,娃哈哈合资公司再一次申请公开上市,由于娃哈哈商标争端,证监会以虚假陈述拒绝上市,并处罚了当时的三家保荐机构,娃哈哈的商标合同进一步成为了双方的导火索。
年,达能在中国控股的企业连年亏损,而宗庆后的非合资企业却不断壮大,达能才提出要整体收购那些违约使用娃哈哈商标的非合资公司。
年4月3日,《经济观察报》发文,称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年利润达10.4亿元的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年4月11日,达能集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声称娃哈哈品牌属于合资公司。
年4月13日,一封名为《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的事实真相》的信件,寄到新浪财经办公室,当时新浪网总编陈彤,财经编辑权静决定全文刊发这封企业家的信。信中宗庆后的苦情牌是成功的:当初娃哈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