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极致浪漫空间站照片怎么拍的能源

11月28日,一次特殊的访问让香港民众得以一窥中国航天员眼中的宇宙。

在航天员和官员对香港进行访问之际,期间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照片。

这些照片的主角,正是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获取图片网址:太空影像志_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cmse.gov.cn))

这些照片拍摄于大约一个月前,展示了天宫空间站完全组装好的样子,有三个舱段,里面有三名航天员在工作。

这张图片真的很漂亮,背景是湛蓝的大海,什么叫航天大国啊(此处配六老师音,战术后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吧!”(骄傲脸.jpg)

天宫空间站的首次全景展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空间站的照片,是来自宇宙的终极浪漫!

大家纷纷发表对这些美图的看法:

有种强迫症的中轴对称美感,很治愈。

严谨精致的工业艺术品,很符合大家审美的点。

有人评论空间站照片像一个“王”字;

也很像八卦中的坎“?”卦

符合理工男的审美观,对称、精密且科幻。

是60、70和80后儿时的梦想成真,是90、00后的“只是如此”。

网友笑称“世界倒数第二的东西罢了!”事实上全球只有两个空间站。

有人希望把这些图选入教科书,给孩子们来一点科技震撼!

行走的爱国主义太空基地,庆幸科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年前像土字,现在像王字。

空间站照片怎么拍摄的?

在这个特殊的摄影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天宫空间站的全貌,还了解到航天员们如何记录这个奇妙的太空生活。他们在飞船的窗户旁漂浮着,手持相机拍摄地球的壮观景色,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

拍摄这样一幅全景图并不容易。1.拍摄的视角要恰当。

最好的视角是在空间站的正上方,这需要飞船从空间站的前方绕飞至后方。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首先从空间站径向对接口分离撤离至米停泊点,然后利用绕飞的“绝活”,飞至空间站前方停泊点,再从前方停泊点绕飞至后方停泊点,而拍摄的时机就选择在从空间站前方向后方绕飞过程当中。

2.拍摄的角度也要合适。

为了能拍到空间站的全貌,飞船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滚动和转动。

同时,为了精确控制飞船和空间站的相对运动轨迹,GNC系统(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要兼顾特殊姿态下中继天线与中继卫星的链路链接。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

测控约束,绕飞的关键弧段要位于中继卫星测控区内,便于地面对飞船进行状态监视和控制;

光照约束,拍摄过程要在光照区内进行,光照角度也需要精心设计,确保拍出的照片效果最佳;

安全约束,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绕飞全程飞船不能进入空间站禁飞区,必须时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个舱段组成的空间站,每个舱段都承载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对于航天员来说,天宫空间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更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

自年6月以来,这个由三人轮换的航天员团队一直在空间站中工作和生活,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能源的补充。

天宫要运行需要能源。

航天员生活则需要食物补充能量,帮助他们完成各种复杂的科学实验和任务。

天和核心舱,作为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为航天员提供了住宿和生命支持系统,里面包括食物等等。

而两个实验舱——问天和梦天,则于年发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进行各类实验的空间。

而在照片中占了很大面积的柔性太阳翼,则为天宫空间站提供能源。

事实上,随舱发射的大面积柔性太阳翼是中国空间站的亮点。

中国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的发展历程

早在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一号”首次展翅飞翔,太阳能电池板就如同小鸟翱翔的羽翼一样从飞船两侧折叠展开,为飞船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随后,从“神一”到“神八”,飞船“翅膀”上安装的都是晶硅衬底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到了“神九”采用的三结砷化镓衬底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可达0%左右,相当于发电能力翻倍。

太阳能电池板经历了多代更新,功率大幅提升,从类似压缩饼干的航天员能量餐(又名太空早餐、太空能量餐),到可以加热的宫保鸡丁,终于让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上了热饭。

中国半刚性太阳翼的突破更是令人瞩目。

年,中国太空工程的先锋们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套低轨高压半刚性太阳翼,并首次应用于“天宫一号”,助力其在轨运行7年。

这种半刚性太阳翼不仅具备高稳定性,采用了新一代的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背面也可发电,发电能力也提高15%以上。为太空实验室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

这种太阳翼有抗氧化、抗腐蚀能力,还有一定自我修复功能,适应“太空垃圾”多的低轨道区。

中国空间站的第三代柔性太阳翼技术将太空太阳能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比传统的刚性和半刚性太阳翼,柔性太阳翼体积小、展开面积大、功率重量比高,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问天”试验舱太阳翼翼展超55米,单翼展开面积达平方米,两侧供电能力2千瓦以上,“梦天”试验舱两侧发电能力达到了18千瓦,在天和、问天、梦天三舱组合后,空间站日发电量可达近度。

看完了空间站的能源补给,我们再来看航天员吃哪些食物补充能量?

前文提到,杨利伟第一次航天飞行,吃的“月饼”就是航天员能量餐(太空早餐)。

在神舟五号任务中,航天员主要食用不需要加热和复水的即食食品。

航天员能量餐就是一款即食食品,现在已经在市面上流通,可以买来当做早餐或者加班时候吃。

航天员能量餐一开始是专为航天员研制,主要为了给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和返回后等待救援时,补充能量使用。

每克航天员能量餐所含的热量达到千焦,食用克,就能提供相当于6.7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还有相当于4个60克馒头的膳食纤维。

食用四块,就能维持六至八个小时的持久精力。

因此,航天员能量餐有能量高、抗疲劳、能量持久、营养丰富和不含防腐剂五大特点。

另外,航天员能量餐(太空早餐)生产采用的是航天食品最高标准,不含反式脂肪酸和防腐剂。

到了神舟六号,菜品展示出中国特色,增加了罐头、复水食品、冻干水果、调味品等。

每餐三到四个菜,搭配小吃、开胃菜等,甚至包括鲍鱼和大虾等高档食材。

神舟七号是里程碑,航天员首次携带中药上天。

神七航天员可以选择近80种食品,有传统主食副食,还增加了软罐头副食,相当于中餐中的炒菜。

神舟九号强调“中国味道”,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川味辣酱、柠檬茶等。

相比早期压缩食品为主,神九的食物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神舟十号的太空食谱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菜品制定也更加考虑航天员的个人口味喜好。

神舟十一号的食谱进一步丰富,食品种类超过一百种,航天员可以品尝各种美味的甜点。

神舟十二号的太空食谱有超过一百二十种食品供选择,包括藜麦桂花粥、椰蓉面包、酱萝卜、什锦炒饭、辣味金枪鱼等。

空间站现在能吃的东西太丰富了,可以说种类齐全。

在报道中,航天员汤洪波为了干饭,还特地带了双筷子上太空吃饭,吃的津津有味。

从屈原《问天》、嫦娥奔月开始,再到如今火箭卫星常发、空间站在星河游荡,这就是我们民族一直践行“星辰大海”的梦想!

航天英雄杨利伟中秋吃“月饼”(航天员能量餐),汤洪波吃饭把筷子带上空间站,这其实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