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库里有一种鱼,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药材。这种鱼生活在淡水里,在珠江流域及海南岛地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鱼。
对于一些钓鱼爱好者来说,钓这种鱼也是轻而易举的,运气好的时候,几乎是一竿一条。不过也要看钓技,如果用的饵料不好,再多的鱼也不来上钩。
今天要说的这种鱼,就是在两广地区很受欢迎的鲮鱼,鲮鱼是一种很有特点的鱼,它长着草鱼身、麦穗鳞、鲤鱼须,还有点像鲤鱼,它是“四不像”,但它比草鱼、鲤鱼更容易钓到,广西百色有一钓友,就在3小时内,钓上来上百条鲮鱼。
百色钓友的渔获
从江里钓上百条鲮鱼广西百色的韦先生,是一位钓鱼爱好者,从小到大,他的爱好就是钓鱼,江边河道,是他常去的地方,因为江河附近的风景好,视野开阔,能看到远处的山峰,又能看到近处的水面,每当有轮船经过的时候,水面上泛起一阵水波,带动着平静的心,也掀起一片涟漪。
年10月28日,韦先生像往常一样,拿着钓具来到江边,把鱼钩鱼线穿好,鱼漂调整好,接着拿出一个小盆,倒入一包鱼料,加了点江里的水,调制鱼料。
这包鱼料是韦先生提前买好的,有花生粉、黄豆粉,他已经事先炒香了,加入一点水搅拌一下和成团就可以了,韦先生一边搅一边自言自语道“真香啊”,可不吗?那么香的鱼料,肯定有鱼来吃,就等着上鱼满载而归吧。
百色钓友在钓鱼
韦先生胸有成竹,充满信心,他和好鱼料之后,把手洗了洗,鱼钩挂点鱼料,抛竿下水,就站在江边开始垂钓了。说来,这天真是好运啊,上鱼的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上鱼的数量也多,韦先生钓了两个多小时吧,就钓上来上百条鲮鱼。
这两个多小时里,也有脱钩的,也有提竿慢了的,让鱼跑了不少,但韦先生的钓技,总体说来,还是比较稳定的,几乎上三竿中两条鱼,虽然说钓上来的都是几两的小鱼,体验不到溜大鱼的爽,但却体验了一番频繁上鱼的兴奋。
看着鱼护里的上百条鱼,韦先生感到十分满意。钓了两个多小时,先休息一下吧,甩甩手抖拌腿休息一下,看看远处的山,伸伸懒腰,再拎一下鱼儿们的重量,韦先生预估这些小鱼儿,有三四十斤重了。然后他给鱼护提起来,给鱼儿们拍张照,把战绩分享给钓友们看看。
照片发出之后,钓友圈马上活跃了起来,有人问,韦先生在哪钓的啊?这么多鲮鱼。有人说,老韦今天手气这么好,下次带上我。也有人说,钓这么多土鲮,可以饱餐几顿了。这个时候就有人回应了,这不是土鲮,这更像泰鲮。
土鲮
接着,群里有几个人,为这是什么鲮鱼,开始争辩起来,这边说你们什么眼神啊?这分明是土鲮,那边说你不懂,这一看就是泰鲮。另一边又说,你们都错了,这不是土鲮,也不是泰鲮,这是石鲮。还有人说,这是野生的麦鲮,不是什么土鲮泰鲮石鲮。
这个时候,韦先生在继续钓他的鱼,不知道群里在争论,这些鱼是什么鲮,不过,他自己倒是觉得,这些鲮鱼应该是石鲮,这个江边他已经来过多次了,经常钓到这种鲮鱼。
后来收拾钓具满载而归,直到回到家中,韦先生才知道,群里的钓友们,对他的渔获很感兴趣,他本来很肯定那是石鲮的,钓友们各抒己见,他也有瞬间怀疑自己的判断了,难道自己认错鱼了吗?肯定没错,那就是石鲮吧。
广东钓友的渔获
鲮鱼那么难分辨吗?广西广东和海南的朋友,对鲮鱼都比较熟悉,毕竟这是本土的鱼种,但是鲮鱼的品种比较多,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如何区分到底是哪一种鲮鱼。
鲮鱼是什么鱼
鲮鱼是一种淡水鱼,它有很多别名,比如广东人叫它做“鲮公”,海南人叫它做“雪鲃”,广西人叫它“梦卡啦”等等,这种鱼生活在我国,别的国家大概率没有这种鱼。
鲮鱼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鲮属。它们的身体形状是梭形的,侧身看很细,正面看比较扁平。它们的头部比较短,吻部很钝,就是嘴部像一个半弧形。它们的嘴巴旁边有胡须,一般为2对,也就是4根。
鲮鱼的身上有鳞片,主要是侧线鳞,非常平整。它们的背部颜色是青白的,腹部是银白的。鲮鱼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一般来说体重只有1斤左右。也有比较大的个体,体重可以达到4公斤,但是几乎很难见到。
鲮鱼
不过,鲮鱼对水温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并非全国范围的淡水系都有分布,鲮鱼主要分布在南方,尤其是在海南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江河里的鲮鱼数量是非常多的。鲮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可以吃浮游植物,也能吃浮游动物,有时还会吃水中的粪便。
鲮鱼可以人工养殖,经济价值很高,不过大部分是在南方养,北方几乎没见过这种鱼。因为鲮鱼很怕冷,耐不了低温,只喜欢在20度以上的水温中生活,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水温低于14度的时候,鲮鱼就不吃任何东西,好在南方的冬天并不长,也不是天天都低于14度的天气,鲮鱼难熬的天数并不多,不过如果是北方,鲮鱼是待不了的。
土鲮、泰鲮、麦鲮的区别
鲮鱼的品种都有哪些
别看鲮鱼个头不大,但它们却有着很强的爆发力,它们一旦中钩,就会立马向前冲,它们的身体很强壮,像战士一样凶勇,如果你用的鱼竿偏软,那么很可能要跟鲮鱼,来一场“拔河”,控制不好的话,渔线很可能断掉,鲮鱼就趁机跑掉了。
鲮鱼在幼鱼时期长到三五两时,喜欢腥味和香味,成年长到七八两时,又喜欢香味和甜味了。垂钓鲮鱼时,需要技巧和耐心,把鱼线沉到底,因为土鲮的嘴巴朝下,喜欢追逐下落的饵料碎,鱼钩沉底了,它就会专心地吃料,等它咬住鱼钩再提竿,上鱼率就会更高。
鲮鱼的品种有很多,有土鲮、泰鲮、石鲮、麦鲮、野鲮。常见的有三种:土鲮、泰鲮、麦鲮,土鲮是本土物种,麦鲮、泰鲮是引进物种,虽然它们都属于鲤科鲮属,但是形体差异是有差异的。那么怎么区分这三种鲮鱼呢?钓这三种鲮鱼,分别适合什么饵料和钓竿呢?
泰鲮
土鲮的特点、饵料和钓竿
在广东广西,土鲮是很常见的鱼种,土鲮的身体细长,肚子圆,嘴圆钝,口朝下,头比较短小,嘴巴为“天包地”结构,呈弧形。土鲮的身上有肌肉,身体有一道蓝色的斑线,一中钩立马向前冲,给垂钓者们的手感,是相当好玩的,不少热爱垂钓土鲮的钓友,时常迷恋那种手感,经常去和土鲮“约会”。
土鲮喜欢生长在水域的底部,周围的浮游动物和植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生物丰富的地方,经常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那土鲮怎么钓更容易呢?
我们可以根据土鲮的大小,来选择味型,饵料的雾化相对来说,需要控制得缓慢一些,到底部再雾化。土鲮的冲力比较大,但也“厉害”不了多久,一般就是一两个回合,需要选择较硬的竿子,能控制前一两个回合就可以了。
土鲮
泰鲮的特点、饵料和钓竿
泰鲮,也叫南亚野鲮、印度野鲮、泰国野鲮等,它的体型像梭形,肚子圆圆,呈灰白色,头部比较扁平,眼是红色的,口也是下位,有2对须,尾鳍分叉深,呈粉红色,身体的颜色,呈青绿色,背部颜色也比较深,并有蓝色金属光泽,鳞片有红色半月斑。
泰鲮也是属于杂食性的鱼种,在水体的底层活动。但它比土鲮要大,生长速度也很快,它们需要的食量,也是非常大的,泰鲮不仅冲力足,而且耐性强,吃饵速度很快,只要这种鱼进窝,窝料都会所剩无几的,为此我们在垂钓泰鲮时,需要充足的窝料。
泰鲮
泰鲮喜香爱甜,我们的主饵以香甜为主,且含大量的大块状物较好。在选择钓竿方面,可以选择4.5米或者5.4米28调的竿子进行垂钓。因为泰鲮的个体较大,普遍在3到5斤,甚至5斤以上,它们不像土鲮那样靠边觅食啃青苔,它们一般都会在4.5米或者5.4米竿的位置。
麦鲮的特点、饵料和钓竿
麦鲮,背部通常为深灰色,腹部银色,背鳍灰色,胸、腹、臀鳍尖部为桔黄。麦鲮嘴角有一对小须,除了麦鲮嘴巴比较小,也是“天包地”结构,鱼鳍有颜色,其他地方和草鱼相差不大。麦鲮的冲劲一样足,和草鱼一样猛,食性跟草鱼也很像,喜欢起浮,属于群居性鱼类。
麦鲮
因为麦鲮长得有点像草鱼,有些地方的钓友,就把它称为草鲮。麦鲮的眼睛有一半是红色的,冲劲如草鱼一样那么足,食性跟草鱼很像,喜欢起浮,属于群居性鱼类,个体在1-3斤时,喜腥爱香,特认散炮,吃饵猛,个体在3-5斤及以上时,喜甜爱香,比较认大絮状体。
麦鲮的食性跟草鱼的食性基本相同,因此钓法和草鱼基本相似,只不过,前期的诱鱼比较困难的,需要不停的抛投饵料,让底部有足够的窝料,才能把麦鲮诱进窝中。对于钓竿的选择和战略,如果是钓1到3斤的麦鲮,可以选择19调竿来强攻,如果是钓3到5斤的麦鲮,可以选择28调竿可攻可守。
麦鲮
鲮鱼有什么做法?土鲮、泰鲮、麦鲮,这三种鲮鱼当中,能长得较大的是泰鲮,长不了多大的是土鲮。在野外环境下,土鲮想要长大更不容易,一般能长到1斤已经不错了。而麦鲮的生长速度,就比土鲮快很多,一年内麦鲮,就能生长到6两以上。麦鲮还可以长得更大,根据记载,最大麦鲮超过8公斤。
而泰鲮的体型,比麦鲮更大,能够长到2米以上,体重可达45公斤。如果养殖泰鲮,当年泰鲮就能从小鱼苗,很快长到6到8斤。喜欢野外钓鱼的朋友,碰到“大个子”泰鲮,几斤重甚至10斤的泰鲮,也是比较常见的。
但不管是土鲮、泰鲮、麦鲮,它们的味道都不错。比如土鲮,它的肉质很细腻,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土鲮太小个了,吃起来不过瘾。麦鲮的肉质比土鲮柴一些,泰鲮的肉质和麦鲮差不多,口感不够细嫩。
泰鲮
鲮鱼的吃法
说到鲮鱼的做法,相信很多人都想到豆豉鲮鱼了吧?这道菜无论是拌面条,还是做为下饭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广东人尤其会做这道菜,广东的罐头鱼,很多都是鲮鱼做的。但鲮鱼除了这种做法之外,还有多种做法,无论是哪一种,鲮鱼都深受爱鱼人士的喜欢。
比如香辣鲮鱼、香煎鱼饼、粉葛鲮鱼汤、蒜蓉鲮鱼油麦菜、鲮鱼萝卜丝、炸鲮鱼、鲮鱼烧油麦、鲮鱼萝卜鸡蛋汤等等,每一种都让人垂涎三尺。其实无非就是煎、炸、焖、炖、煮,配上合适的素菜,加上合适的调料,就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鲮鱼宴了。
豆豉鲮鱼油麦菜
不过话说回来,豆豉鲮鱼油麦菜吃起来,更加的爽脆可口,除了能够尝到淡淡的鲮鱼香,油麦菜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对人体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人体血糖含量。
鲮鱼经过晒干后成为鱼脯,在半干的时候加酱纸封起来,也是一道美味,广东人称为酱鲮鱼,取来蒸食,味道鲜美。鲮鱼还可以作为药材食用,可以说,鲮鱼一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