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大王最古老车间焕发新生机

如果说手工业时代的工匠文化更强调个人精神,那么现代的工匠文化更要靠先进技术去落实。

在佛山市南海区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坐落着亚洲玻璃大王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广东二公司。这座运行了35年的厂房外表平平无奇,经过数字化先进技术改造后,展现了惊人的效果。

每天,数以千万计的日用玻璃瓶从这里出炉。一团团如火焰般的玻璃溶液,从滴料自动化生产线进入模具内,经过行列机的定型后,就成了一个个玻璃瓶。每个车间都镶嵌了数米长的实时生产情况看板,从订单、生产、质检、包装到生产线工人,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今年3月,华兴玻璃一期数字化项目成功上线。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广东二公司的自动数采率提升了95%,数据透明度提升了98%,生产效率提升了30%,生产灵活性提升了25%,不良率下降了20%,综合产量提升了10%,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了8%。整体数字化水平由之前的工业1.5水准提升到接近工业3.0的水准。

“在玻璃行业的坚守、对先进技术的追求,是华兴玻璃对工匠文化的最好诠释。”华兴玻璃企业运行发展管理系统副总裁曾雪琴说。

专注玻璃容器精益求精屹立亚洲之巅

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南海涌起草根创业热潮。一时间小作坊、小厂房遍地开花。就在这一年,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深华从南海一家乡镇企业辞职下海,创办华兴玻璃厂。

35年来,华兴玻璃从一家手工小作坊发展至生产规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离不开对先进技术的追寻。

在创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间,全国逐步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华兴玻璃以“小鱼吃大鱼”的决策,收购了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员为自己所用,快速提升了生产能力。

在第二个黄金十年,华兴玻璃切换跑道,开始为酒类、调味品、罐头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生产玻璃制品。当行业内其他公司普遍还在使用单滴料生产线时,华兴玻璃就勇于打造业内首条国产双滴料自动化生产线。

在第三个十年,华兴玻璃与日本企业合作,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方式,通过购买技术成果、邀请日本专家团队驻厂指导等方法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一次次靠先进技术推动生产精益求精,华兴玻璃成长为年产能达万吨、年产值超过84亿元的亚洲日用玻璃大王,产品为可口可乐、百威、雀巢、海天、老干妈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所用。

下一个十年蓝图剑指世界级智能工厂

纵观华兴玻璃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十年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挑战自我、创新求变。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前,华兴玻璃的未来在哪里?李深华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变数越来越多,变速越来越快,企业要在这个世界驻足发展,必须通过数据化实现数字化。

在第四个十年,华兴玻璃剑指世界级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年4月起,华兴玻璃牵手西门子,为旗下15座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华兴玻璃的数字化路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数字化基础建设,着眼于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第二阶段为系统扩展与集成,致力于实现从订单到设备、从研发到服务、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三大集成体系;第三阶段为数字化实现与推广,推动所有工厂逐步实现数字化改造、互联互通及生产制造信息化建设。

最先启动改造的是广东二公司。传统行业、设备老旧、高温窑炉……要把广东二公司打造成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杆,难度不小。“这是华兴玻璃最古老的厂区,如果这里能成功,它的经验可以快速复制到其他工厂。”曾雪琴说。

过去,华兴玻璃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和报告生产数据,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实时获取产品质量、生产设备、过程加工、客户订单和库存等信息。即使不少模块都实现了信息化,但是每个信息模块处于互相独立的孤岛状态。曾雪琴介绍,数据不连通、不透明,给公司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如今,华兴玻璃上线了SCADA(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工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智能仪表、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等一系列产品,解决数据实时采集的难题,实现各个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

在广东二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刚刚吹制而成的透明玻璃瓶在20台行列机上蜿蜒向前。从实时采集数据的看板上,可以看到所有窑炉的出料量、完成率,行列机的制瓶数、合格率,当班的操作工人等所有可数据化的信息。“我和操作工所了解的信息是一样的,处理异常更及时。”广东二公司总经理鄂宏说,以前上班大部分时间待在车间,现在坐在总控室就可以了解到更全面、清晰的信息。

数字化技术让更多员工有机会成为工匠

这些年来,华兴玻璃主动拥抱新技术,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日用玻璃行业,轻量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早在年,得益于自动化改造,华兴玻璃攻克了小口压吹成型技术实现轻量化。以毫升的酱油瓶产品为例,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目前华兴玻璃推出的玻璃瓶重量已从克降低到克以下。

在数字化加持下,不少传统工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质检工序,以往每一条玻璃瓶成品的运输带上,都会有一段专门设置背景灯板,员工必须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接一个流转而过的玻璃瓶。这道名为“灯检”的工序需要员工用肉眼识别玻璃瓶是否存在裂纹或气泡。如今,曾经坐着员工的位置,替换成名为“摄像机”的自动化设备,它把“看到”的瑕疵产品“踢”到废品槽,装载的传感芯片则把每一个数据都传输到数字化系统中。

车间工人的工作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4月1日,质检员廖芬妹站在抽检台上,量尺卡好玻璃瓶的每个测量点,测得的数据就自动填充进电脑中,采集到的数据将自动分析合格率。“一个玻璃瓶有19个检测点,以前靠人工测量读数,记录在纸质本,全程要十几分钟,现在减少至两三分钟。”廖芬妹说,以前不会使用电脑,不懂数字化,公司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数字化技术让更多员工有机会成为工匠。

曾雪琴透露,在数字化基础上,华兴玻璃将进一步深挖数据背后的价值,以更好地支持研发、优化生产和提升管理决策水平。未来,华兴玻璃将建立集团级智能决策系统、窑炉仿真系统、高级排产系统、企业研发管理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等。

来源:佛山日报(记者唐易婷)

审读:孙世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