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年的《重庆森林》里,失恋的何志武在深夜便利店寻找临期凤梨罐头。等他找到第30罐并独自吃完所有凤梨,和罐头一起过期的是他的爱情。
▲《重庆森林》.
虽然不能像记忆那样加上1万年的期限,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加工食品」,罐头的作用就是将新鲜食物长久保存,保质期一般有2-3年。
长期以来,罐头门庭冷落、名声不佳,年我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仅为2公斤。后疫情时代,它更多地进入了国人视野,以一种保底的架势加入囤货清单。
罐头,常驻囤货清单的「小透明」如果囤货期间有选择,你会囤什么食物?
对于「掌管厨房的神」来说,米面粮油、肉菜蛋奶是少不了的;而「与厨房八字不合者」,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便速食,比如方便面、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微波速食、螺蛳粉、速冻饺子…….
罐头在各类囤货清单里不那么显眼,但它始终存在。午餐肉、黄桃罐头、八宝粥,这些「基本款」罐头,你或多或少吃过。
4月初,福建援助上海的10万份生活物资里有古龙牌罐头;4月中上旬,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组织罐头行业18家重点企业,为支援上海、吉林等地抗疫提供了超过种罐头产品。
囤罐头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即开即食、保质期长、高热量、比生鲜更易储存和运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罐头的百搭体质。
豆豉鲮鱼适合炒油麦菜或者苦瓜,红烧牛肉罐头炖土豆让人多吃两碗饭,午餐肉涮火锅、配方便面、裹上蛋液下锅煎都可以。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域性和多样性也是罐头的一大特点。
广东的豆豉鲮鱼、北戴河的红烧肉、天津的冬菜、舟山的醉泥螺、云南的云腿、玉林的牛巴、新疆的番茄和葡萄……然后罐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内陆地区能吃到海鲜,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用黄桃罐头充盈童年。
我国是罐头生产大国,供应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罐头,但最爱罐头的并不是我们。
尼尔森数据显示,年美国肉类、鹰嘴豆、吞拿鱼罐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1.8%、25.6%、24.9%;德国罐装蔬菜的销售量大涨80%,水果罐头也涨了70%;国内囤积的食物则以面粉、蔬菜、肉类为主,增幅在50%到%。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食品工业和饮食习惯的区别。
欧美地区有很多半加工或者全加工食品,欧美人一到两周逛一次超市买菜屯粮;国内市场能够提供丰富的初级农产品,对原生态和新鲜的执念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如果需要囤货,编辑们愿意囤怎样的罐头?爱范儿在即食条件下亲身体验了11种肉类罐头。
其中的咖喱牛肉得到了较多好评,原因无他,就是价廉物美。不到9元一罐,却以牛肉、土豆、胡萝卜的荤素搭配,颇为争气地称得上一道菜,而非仅仅是一个肉罐头。
我的同事小梁是一位咖喱爱好者,她认为咖喱的味道来自于咖喱粉,但她并不失望:「如果真的要隔离,有这种东西已经很了不起了。」
红烧猪肉的评价也不差。尽管它瘦肉的口感不是很令人喜欢,但我们一致同意它拌着米饭吃还不错。
经典的豆豉鲮鱼罐头发挥正常,它算得上广东人囤罐头的第一顺位,对于第一次吃的人来说也很好接受。在同事小吴的心里,它与老干妈齐名,是「可以流传百世的人类食物」。
佛跳墙则被众人嫌弃。1罐60多元却又腥又咸,从没吃过新鲜佛跳墙的同事甚至扬言:「如果这就是佛跳墙的味道,我就会永生不吃。」
可以看到,我们在评测罐头的时候,总是抱着「毕竟它是一个罐头啊」或者「隔离能吃到也不错了」的心态,只要味道不太差,价格不太贵,评价就不会低。
说到底,是我们对罐头的期待并不高,只是将它作为一种囤货方式,一顿可以对付过去的口粮。「食不厌精」的文化,以及对「新鲜」的执着,在我们身上再次得到微妙的应验。
但近两个月,我们都意识到了囤货的重要,在需要频繁采购的生鲜之外,我们愿意牺牲一些烟火气,做味觉上的让步,用足够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你吃或不吃,罐头都在那里,至少不会让你忍饥挨饿,这也不失为一种精神需要。
罐头,比我们想象得好一些国内的消费者们,对罐头的态度普遍比较冷淡,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不合时宜」。
现代意义的罐头食品产生于拿破仑时代,解决的是军队食物不易长途运输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国产罐头是年广茂香的豆豉鲮鱼,罐头产业真正快速发展是在年之后。在军需催化下,年国内罐头产量增长了15倍以上。
▲图片来自:图虫
物资匮乏的年代,罐头是许多人心中的奢侈品。演员陈冲回忆起年在摄制组里的日子,已经忘记当时如何度过十八岁生日,但还记得自己非常羡慕同组演员经常有午餐肉罐头吃。
上世纪90年代初,罐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达到小高峰。人们将肉罐头作为年货,将水果罐头视为探病的慰问品。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年左右,罐头被莫名冠上防腐剂、没营养、不新鲜等标签;而在另一端,大棚种植技术带来稳定的水果粮食供应,菜市场有序运转,物流冷链、生鲜电商、方便速食、外卖发展迅速,罐头进一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从健康角度来说,罐头是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使命是将新鲜食物长久保存。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主要得益于真空密封和严格杀菌,绝大部分罐头食品无需加入防腐剂。
而在营养层面,经高温杀菌制成罐头后,脂溶性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不易流失。不过,蔬菜、水果最好吃新鲜的,它们的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流失。
所以,在防腐剂和营养方面,罐头的问题不大。
罐头的主要问题是高盐、高糖或高油。含糖分较高的水果类罐头、含盐量较高的肉类罐头,都不宜长期过量食用;尽量选择水浸或橄榄油浸的罐头,避免糖浸和精炼种子油浸的罐头。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当防疫成为常态,罐头在生鲜、外卖等的「包围圈」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仅如此,为了俘获「生鲜至上、不时不食」的国人,罐头品牌们乘着新消费的东风,向年轻化、潮流化、健康化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爱范儿测评的11款罐头里,有一款低脂鸡胸午餐肉,它是所有罐头里热量最低的一款,加了黑椒调味,且没有一般午餐肉那么咸,甚至可以空口品尝,被我们评价为最「新消费」的一款罐头。
在这个层面上,它战胜了传统午餐肉。
这样的「新消费」例子不胜枚举。
梅林的四喜丸子、梅菜扣肉、八宝饭,将中式菜肴装进罐头,正好契合时兴的预制菜概念;与此同时,梅林推出「一人食」罐头系列,顺应崛起的单身经济。
李子柒的「人参乌骨鸡汤」以及「山药薏米老鸭汤」罐头,8分钟自加热,适合熬夜加班族、出游人群等等。
林家铺子推出号称「吃糖自由」「控糖零脂」的黄桃罐头,方便快捷之外再戳中健康痛点。虽然用代糖代替了部分白砂糖,但白砂糖在配料表里依然排在第三位。
时至今日我们对效率的诉求未改,并到达了更为细微的地步,在方便之中还要寻找一些关于健康、营养的附加值,哪怕只是幻象。
罐头一度象征食品工业的繁荣。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战后经济复苏,人们投身于工作,烤箱、罐头、微波炉、自动贩卖机省去了烹饪步骤,重塑了人们的晚餐。
与之类似的是,罐头的B端生意也正风生水起。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指出,近几年罐头食品在餐饮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午餐肉为代表的肉类罐头,在火锅带动下产销量逐年增长;粥类产品由从前的餐饮企业熬制,转变为由罐头企业集中制成罐头销往餐饮店;西餐的普及则带动了蘑菇、芦笋、番茄酱、金枪鱼等罐头的销量。
我们不曾远离罐头,以及罐头所代表的商业文明和消费主义。
囤罐头,为了一种保底的生活关于罐头的一种说法是,罐头食品通过工业化筑造了四季皆可食用的「食品储藏室」,将六月的菜园、八月的果园、大海的鲜美和陆地的鲜嫩都纳入其中。
在防灾场景中,囤罐头这一行为,不只是与季节和地域对抗,还与无常和匮乏对抗。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人们往往会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规划应急食品数量,甚至有保质期25年的罐头产品。
年,美国零售商Costco推出「末日罐头套餐」,售价从0多美元到多美元不等,初衷是预防自然灾害和核武器袭击,疫情更让这款「末日罐头」声名大噪。
▲图片来自:Costco
其中最贵的套餐可以满足4口之家一年的食物供给,保质期长达25-30年。
国内的罐头商家,同样在近期打出了「末日生存口粮」「家庭物资储备」「应急求生食品套装」等旗号,甚至分成基础版、豪华版、高阶版推荐给消费者。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后疫情时代的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也渐渐有了更强的防灾意识。
罐头在国内从来没大热过,但在今天依然不算过时。
▲图片来自:Unsplash
作为一种工业化标品,罐头比起现制菜肴或许算是消费降级,但它关乎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是对日常的保底,是为未来多保留可能性,恰在如今为我们所需要。
资深罐头消费者「大椰子」告诉爱范儿,他囤罐头的标准就是便宜大碗:
以咖喱罐头为例,囤货价大概在8元左右,比外卖更便宜、卫生、量足、品质可控。
大椰子常年备足三个月的口粮,除了继续储备罐头,他还会囤更多的冷冻食品及调味料。这种习惯并非因疫情而起,在国外读书时就已形成:
「当时学业比较忙,经常来不及吃饭,外出吃饭又很花时间,住的地方连着墓地,丧尸危机也得考虑(雾),家里通常会储备3个月以上的饮用水和即时/冷冻食品,以及一些生存工具,如多功能军刀、净水吸管、榴弹发射器等。」
而在爱范儿对11种罐头的测评之中,各位编辑更想通过罐头维持更好的生活品质。
除了便宜、性价比高的罐头,他们也愿意囤一些特别的罐头,装有不易处理的食材或者味道足够有特色,比如50多元一罐的鲍鱼罐头和评价不一的柠檬鸡。
此外,「看起来像现制菜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看到罐头里盛放着肥瘦相间、鲜香浓郁的肉块而非肉糜,已经足够编辑们两眼放光、啧啧感叹。
大家都在期盼回归正常生活,如果暂时不行,那就尽量从充足的准备中,寻找一种日常的感觉。
在囤货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依然用阳台种菜的形式,书写关于绿叶菜的倔强,以此与泥土接近。或许当他们转过头去,看见金属罐头陈列在角落,里面承载的果蔬就来自某个遥远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