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喝好才能有力气去干别的事情,从古至今这个道理也没有变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饮食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它算不上是决定因素。就拿德国来看,武器装备算是精益求精,在侵占了大片土地之后,食物的供给也要强于其他国家不少。想必有不少人对德国食谱也有一定了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伙食到底怎样呢?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二战期间德军的饮食。
二战前期德国的农牧业基础
从19世纪开始,德国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粮食开始有点不够吃了,尽管当时从北美洲可以进口到廉价的小麦,但德国却采取了本土经济保护的政策。对进口的粮食征收高额的关税,进而用这一部分钱来支持自己国家的农业建设,年,德国总理多次强调农业方面要做到自给自足。但在自给自足还没有实现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在禁运和封锁下,德国的食物严重短缺。为了保证前线士兵的口粮,到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国国内已经有几十万的人死于了饥饿。另外因为战争的失败,德国失去了超过十分之一的原有领土,再想实现自给自足更是难上加难。
希特勒上台之后,他认为国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工业和劳动,而是通过征服去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在此思想下,德国人将目标放在了东边,尤其是乌克兰,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年,德国侵占了波兰,而后将大部分人口驱赶到了东边,并用德国的农民来填补这一空缺,留下来的少部分波兰人负责在德国人的农场工作。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办,原计划需要53万名德国人来取代被驱逐的波兰人,实际只来了18万左右。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想离开德国,而波兰人也仅有30多万被成功驱逐了。
待德国开始入侵苏联之后,波兰人被再次向东驱逐。但苏联所采用的焦土政策并没有让德国在接下来的入侵中获得太多的好处。德军占领梦寐以求的乌克兰之后,开始将乌克兰产的农作物大量的运回德国,据统计,德国人的行径导致了超过万当地人被饿死。不过就算是这一举措也没有满足的国的粮食的需求,从年到年的期间里,德国从乌克兰以及苏联其他地方获得的粮食仅填补了预计总量的14%。更何况,德国人控制这里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而为了真正解决前线的粮食供给,只能开始大规模强迫外国农民无休止地劳作,就这样德国人有了充足的饮食,前线部队则更丰盛一些。
二战德国军队的口粮
先来看一下纸面上的数据,一日三餐中,早餐占13%、午餐占50%、晚餐占33%。以前线士兵优先配给的伙食为标准,其中包括:
黑麦面包g
人造黄油或食用脂肪45g
肉食罐头、香肠或腌鱼g
人造蜂蜜或果酱70g
土豆或各类蔬菜g
调料15g
咖啡豆或红茶8g
糖果一袋
香烟7支
当然纸面数据毕竟是纸面数据,战时情况复杂,在饮食方面往往还是以随机应变为主,就算是明文规定的配给也是无时无刻不再变化。另外,德军也有战地移动厨房,士兵们坐在一起吃大锅菜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屯驻兵的伙食则要更丰盛,这里基本就可以看成是德国的家常菜了,一周七天,几乎各不相同。在不脱离主线的情况下,让我们来细细观赏一下二战德军菜谱中常出现的那几种食物。
德国香肠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声誉,如果细分种类的话那是一件很难的事,大概超过了种。比较出名的有咖喱肠、猪肝肠、施华力肠、法兰克福肠(热狗肠)和图林根烤肠。至于德国人爱吃猪肉然后做香肠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自然环境的因素上。德国地形多为丘陵和平原,土地并不算富饶,就连放牧都条件有限。同时德国的海岸线还不是很长,也没有办法像英国那样在海产品上弥补食物的不足。在此条件下,猪的优点一下就被体现了出来,好养活还不占地方,最主要的是脂肪含量还很高。在储存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里,为了能随时随地的补充蛋白质,做香肠就成了德国人必备的技能。
再来看看黑麦面包,这算是欧洲最常见的主食之一了,最初源于德国。和普通小麦制成的面包不一样,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用到的原料主要是黑麦,也叫做裸麦,耐寒能力极强,很适合在德国这种高纬度地区种植。在制作的时候,也常常会加入向日葵种子(毛嗑)或葛缕子种子。因制作方式和原材料的不同,真正的黑麦面包实际硬度难以想象,不过黑麦面包纤维含量高,同时还有少量脂肪,所有饱腹感极强,而且促进消化。在战争的时候,就算是掺有木屑的黑麦面包也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而巧克力的话,想必很多人也有了解过,就那个圆铁盒包装的,现在好像也有卖的。那是希尔德布兰德巧克力厂的产品,二战期间为德军的制式口粮,当然它面向的并不是所有德军,空军是它优先配给的对象,常规陆军只能分到很少一部分或配给其它牌子的巧克力。和所有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不产可可豆,之所以在被禁运的情况下还能生产巧克力是因为一个字“屯”,据说在德国投降的时候,盟军还发现了存放大量可可豆的仓库。而咖啡豆和可可豆是一个道理,靠的全是屯货,在快见底的时候,德国人甚至还利用黄豆和菊苣根做代用咖啡。
结语——战争末期,德国的情况急转直下
在通过不断的压榨下,德国在战争的前中期保证了前线士兵和自己国民的饮食,但这所对应的代价,则是成千上万被饿死的无辜群众。从年开始,德军的食物补给开始严重匮乏,而国内已经开始面临饥荒的威胁,这无疑不是在预示着这场战争即将失败,预示着德国马上会为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待非国内补给全部被切断之后,德国的配给只能保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的热量摄入,而外国工人则更惨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前线部队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点盟军士兵深有体会。在早期,从德军身上缴获的战利品可谓多种多样,而且很受欢迎,待攻入德国本土之后,能缴获到的大多都是掺了杂物的黑麦面包。看着这些,盟军士兵对战争胜利也更坚定了几分。
参考文献《TheTasteofWar:WorldWarTwoandtheBattleforFood》、《FoodandtheFirstWorldWarinGermany》、《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Germanyandthe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