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思婕,配乐/房东的猫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为典型的80后独生子女代表,我永远记得小学星期二的下午。没有课,父母上班,把我锁在家里,夏天的时候可以只锁纱窗门,那些不被锁住的小孩透过纱窗来陪我聊天,密密麻麻地小孔挡住蚊虫,却挡不住我们交流的热情。可惜没说几句,他们总是无情地跑走了,去踢球或者跳皮筋,奔向蛐蛐和蟋蟀。他们的转身是如此决绝,仿佛惟恐不尽早离开,就会被我的纱窗门像如来神掌一样罩进屋里,只留下我独自怅然所失。
还要接着面对一个下午的漫长时光,我偷偷开了电视,周二的电视也很不争气,每个台都闪动着雪花,沙沙作响,只有中央二套放着《夕阳红》,主题曲“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旋律比我在音乐课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曲子都要洗脑,堪比魔音。《夕阳红》也放完了,我一边哼着主题曲,一边拿出《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郑渊洁的《童话大王》,丑小鸭、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灰姑娘、罐头小人……总不会弃我而去。
小时候去了外公家,除了看《夕阳红》,还会陪他翻《退休生活》和《幸福老年》,了解如何种植兰花文竹,如何养鹦鹉八哥,还有生活常识和野史传记……我的幼小心灵得到了未曾经历的沧桑洗礼,让人感觉十分安详。
我穿梭在盛气童年和暮气昭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中,用指尖切换着生与死的篇章,我被生活的热情感化,接受人生使命的召唤,我变得既天真又感伤。
据我妈回忆,四岁的时候逼着她给我解释人会死和小红帽如何不被野狼吞噬。你看,如此分裂的儿童——我,也能茁壮成长。
我在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区域长大,学校里充斥着“学而优则仕”、“现实主义”的观念,一切不能帮助考试升学的书都被看作“闲书”。如今回忆起来,上面说的都是我当时看的“闲书”,这些书虽不能帮我当上中队长或选上升红旗,可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它们正塑造着我的个性和价值观。它赋予我们未来经验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道德的雏形,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感受。
我们读过的这些书,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导致我身体内一直潜伏着些隐秘的直觉。
人生消遣的方式有很多,童年里最触手可及的消遣就是看这些无用之书。渐渐地,我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常常在包里放一本书,它们是最好的陪伴,也是安慰剂,确保我在等车的时候不骂娘,等人的时候不翻脸,排号的时候不丧尽天良地去插队。
那个时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