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施雯通讯员邵敏
“我的办公室在二楼,走,上去看看吧。”
叮咚一声,张俊按下一楼电梯按钮。
我瞪着眼问,二楼还需要坐电梯吗?
他笑眯眯地说:我的原则是,能用机械的绝对不用人工。哈,跟你开玩笑的。
张俊的办公室是隔间,只能摆下桌子、柜子和两张椅子,案头除了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就是各种电路板。
这地方,完全不像一个搞柑橘加工研究专家办公的地方,至少我进门前的想象是,桌上应该摆满橘子罐头。
门口摆着一台机械臂,是张俊早几年前研发的。
“它会夹鸡蛋不碎,也会橘子分瓣,能干很多活,过去我买不到机械臂,就自己搞研发,现在这些东西网上都有卖。”
但要把橘子变成罐头,而且全程机械化,光有机械臂是远远不够的。
学化工出身的博士,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所工作,现为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张俊,一直做的是柑橘加工研究,却一路“跑偏”玩起自动化、人工智能。
单位领导居然还挺支持,让他十多年一直安心搞柑橘剥皮机研发。
昔日辉煌罐头厂,如今招工难纷纷倒闭
你肯定会问,剥橘子,用手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费事去发明剥皮机?
张俊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内柑橘罐头企业,可以节省剥皮工序75%的人工。
小时候,生病才能吃的橘子罐头,酸酸甜甜的味道,对70后、80后而言是满满的回忆杀。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橘子罐头生产国,占全球产量80%以上,而橘子罐头出口量占全国水果罐头出口量50%以上。
上世纪70-80年代的浙江,去罐头厂工作,曾经是年轻姑娘和小伙梦寐以求的工作,因为罐头厂干活虽然辛苦,但是工资很高。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在罐头厂干活的,依然是当年的姑娘小伙,眼睛花了,手脚也慢了,从事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实在力不从心,关键是曾经的高薪岗位,如今收入只能解决个温饱。
每天几乎要站10个小时以上,剥橘子的工人双手染成橘黄,剥好的橘子要分瓣,分瓣工人双手长期浸在水里泡得白乎乎的。
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去罐头厂上班,厂里虽然还能接到不少订单,但却雇不到工人来干活,全国各地的罐头厂叫苦连天。
这些改变,10年前就开始发生。
天天和罐头厂打交道,张俊觉得,只有用机器代替人工,才能保住这个产业。
橘子剥皮分瓣靠人工,现在机器妥妥搞定
中国是小农经济,千家万户的橘子大小不一,橘子有天然的分瓣,而且柔软、容易破碎,加工起来比黄桃、苹果要复杂很多。
怎样让机器为橘子剥皮又不划伤果肉?
张俊设计了一种带弹簧的特殊刀头,刀头运转的力度是经过精确测算的,刚好可以划破橘皮,不伤橘肉。
破皮后的橘子,要经过一条条塑料滚轮组成的轨道,翘起的橘皮被滚轮夹住、扯掉,橘子皮就剥好了。
视频:柑橘自动剥皮
接下来的工序更加复杂。
橘子是一瓣瓣的,罐头厂都是用人工分瓣的。
工人会用一种特制的小弯弓,弓上是一根细钢丝,一手拿橘球,一手持弓,在分瓣的位置一下下割。
这样分瓣,效率很低,其实,可以让机械手来握住橘球,用特殊的塑料片代替弯弓分瓣,如果一台设备安装5个机械手,一次就能同时为5个橘子分瓣。
怎样让塑料片对准橘子的分割位置,一刀下去精准切割,又不伤橘球呢?
张俊为这些机器装上了眼睛,采用机器视觉对橘球进行检测,定向切割橘球分瓣线,确保了每一次切割的精准,实现了柑橘自动分瓣。
视频:柑橘自动分瓣
人工剔除残缺橘瓣太辛苦,机械眼如何来分拣
很多人好奇,吃橘子罐头的时候,每瓣橘子外面的囊衣都被剥得干干净净,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橘瓣脱囊衣的技术是日本发明的,方法是用酸、碱溶液浸泡。
这项技术非常成熟,酸碱溶液是食品级的,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柑橘罐头的食品安全问题。
脱掉囊衣的橘瓣不是马上可以罐装的,因为每一瓣都要经过严格分拣,确保装罐的橘瓣都是完好无损,干干净净的。
过去,罐头厂分拣橘瓣的车间是一排排长长的水槽,水下有强光照射着。
工人需要用肉眼来分辨,然后手工挑出来。这样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人只要盯着泡橘瓣的水看一会儿,就会因为强光犯晕。
通过计算机控制,利用工业相机和机器人,张俊用带镜头的圆盘替代人工分拣。
哪瓣橘子有核,有囊衣残留,或者有破损,这些情况事先编程进计算机。
圆盘外缘带有30个小槽,盘子的旋转速度经过科学计算,当传送带把橘瓣输送到圆盘口槽,刚好是一瓣掉进一个槽。
一切就绪,只要瞬间,旋转圆盘上的摄像头就能识别出缺陷橘瓣,把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自动剔除。
视频:橘瓣自动分拣
手工灌装不卫生,称重、温控用上黑科技
接下来,分拣好的橘瓣要灌装成罐头。
如果商店货架上的橘子罐头,有的橘子多,有的橘子少,卖相不好,很影响罐头销售。
过去,罐头厂是人工称重的,会造成二次损耗而且不够卫生。
为了保证每个罐头橘子分量相当,张俊又编写程序,研发橘子自动称重设备,方法非常先进高效,技术暂时保密。
橘子罐头在密闭空间通过加热巴氏杀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不需要用防腐剂,最长能存放2-3年,口感脆,无残渣,在国际市场销路不错。
罐头生产好以后,还要经过巴氏杀菌。
这个过程,以前工厂的操作,就是让罐头在热水槽里滚过去,罐头的中心温度有没有达到规定温度,需要手工抽检测定。
这样做带来的问题是,杀菌可能不到位,或者是煮过头影响风味。
张俊设计了无线中心温度测定仪,可同时测定罐头中心温度和罐外水温,通过无线电波将温度信号实时传送到终端屏幕上,很方便监测罐头的杀菌效果。
罐头不密封,生产日期打歪的怎么淘汰
玻璃瓶装的橘子罐头,在出厂前,每一瓶都需要工人拿着小棍,在盖上敲一下,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罐头密封是否到位。
如果是“噗”的一声,说明玻璃罐头不够密封,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出厂的。
不过,工厂通常噪音大,这种类似敲木鱼的重复劳动也挺枯燥,而且人工经常会听岔。
张俊用上了声音收集装置,外面裹上隔音棉,让机械手来敲罐头盖,让电脑来判断,把密封不到位的罐头自动剔除。
视频:生产日期打印不合格罐头自动剔除
罐头底部的生产日期也会有打歪的情况,通过视觉机器人也能实现自动剔除。
类似果冻包装的软罐头易于携带和食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过,软罐头也有个缺点,就是橘子囊衣等细小杂物会残留在封口处,导致密封不到位,影响罐头的保存。
传送带上的软罐头嗖嗖地飞驶,这样细微的杂物,是很难用人工分拣发现的。
过去,工人都瞅花了眼,还是会漏掉很多密封不到位的软罐头。
利用工业相机给软罐头拍高清照片,通过计算机程序分拣密封不到位的软罐头,出厂前最后一道难题,张俊也迎刃而解。
视频:柑橘软罐头自动分拣
柑橘农残、加工废水一并处理,博士还有啥小目标
如今,和张俊合作的台州这家罐头厂,生产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
不过,厂里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柑橘加工原料中的农残怎么处理?柑橘加工的废水COD超标,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怎么处理才能合格?厂里剥出来的橘子皮那么多,也不能随便乱丢,是不是可以综合利用?
这些问题,张俊一并设计了解决方案。
比如柑橘农残和加工废水,是通过高能气体处理,可以氧化90%以上的农残,废水也一样能合格排放;橘皮和秸秆混合,可以加工成环保快餐盒,还自带橘子香味,皮可以加工成家禽饲料等。
这些环环相扣的小发明,是张俊用11年时间陆续研发的,如今有些设备已在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落地,这家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柑橘罐头加工企业。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小目标,张俊的小目标就是建一个柑橘罐头加工的黑灯工厂,让柑橘罐头生产完全不需要人工。
虽然一路“跑偏”,但出于热爱,张俊的执着和坚守,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是不是该为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