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月50年,宇航员的食品有了什么变化秒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m.39.net/pf/a_5154122.html

如今距离首次登月已经过去了50年,宇航员的食品有了什么变化?跟科幻片里的相比,还有多大的差距呢?飞上太空,由于失去了地球引力,一切物体都会处于失重状态。至于吃饭?如果不固定食物的位置,自然而然也会飘浮在空中。

不过在太空探索的早期,太空技术还不发达,停留时间也短,饮食是个细枝末节的小事。

为了避免麻烦,最初航天员吃的东西都是牙膏状的。就像挤牙膏那样把食物挤进嘴里,这也是人们对航天食品的最基本印象。苏联宇航员人尤里·加加林升空的时候,就带了一管浓缩罗宋汤、一管奶油巧克力酱。毕竟当时受限于技术、太空飞行经验和思维的局限,航天食品只要保证航天员生存,美味什么的根本不在考虑范畴。好在执行任务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宇航员们也是忍一忍就过来了。从美国的双子星飞船任务开始,载人航天的飞行时间大幅度延长,每天还要吃这种难以下咽的牙膏管糨糊,宇航员们苦不堪言。

终于,在年,双子星三号执行首次双人飞行任务的时候,航天员约翰·杨多次向上级表示食物“难以下咽”。

投诉并没有被重视,饱受折磨的他一不做二不休,在飞船升空前,悄悄把最爱的牛肉三明治藏在了自己的宇航服里,成功将其“走私”上飞船。当然,事后他受到了NASA的严厉惩罚,但这次走私行动也成功推动了太空食品的变革。

等到阿波罗登月,压缩食品、脱水食物、罐头食品等纷纷问世。每当“啪”地一声打开罐头,似乎也在提醒着登月宇航员,除了整天“赏月”以外,太空生活还是挺有滋味的。

而宇航员真正有口福,其实还是航天飞机时代。不仅空间站里有太空厨房,就连航天飞机里也配有标准的太空厨房。既能冷藏,还能加热,太空饮食已经挺接近“人间烟火”了。每趟6到7人的航天班次,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都能保证每人每周食谱不重样。

当然了,除了正餐以外,还有桃干、杏干各种零食供应,全天候24小时,随便吃、随便喝。叫人眼馋的太空零食时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那么宇航员为啥可以这样任性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体机能的需要。在失重状态下,宇航员胃里的东西,会比在地面上更容易充满整个胃,这就比在地球上更容易感到饱。应对的办法,就是少食多餐。没事吃点小零食,免得体力不支,营养不足。

而如今的国际空间站时代,宇航员的伙食就更是了不得了。可以说,跟地面上的我们吃的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好。从波兰梭鱼到肉酱意面,从煎牛排到烤牛肉,从墨西哥鸡肉卷到俄罗斯奶酪,从蓝山咖啡到巧克力布丁……只要你想得到,没有他们吃不到的。

不过,这些航天食品都是怎么筛选的?以美国宇航员食谱为例,对于即将进驻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出征前5个月,NASA的营养师,会让他们挨个品尝菜单上的所有食品,根据每个宇航员的不同习惯,各自勾选出一套个性化的日常食谱。

每10天,宇航员食谱才会重复一次。而NASA对宇航员也是非常贴心,在发射前最后一周的隔离期间,还会让宇航员们自由点餐,保证每顿饭都有自己最爱吃的。只要不是太出格,NASA营养师,都会让他们大饱口福。

NASA的这套点餐制被推广到了其他有能力进行太空探索的国家。就这样不断更新、不断添加,形成了目前高达多种航天食品的惊人规模。以至于,每趟货运补给飞船,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装的就是航天美食。

没错,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宇航员还可以下单叫外卖了。只要在空间站里发一封邮件,申请就行。

地面上的航天机构营养师,就会将食品添加到最近一班飞船的货单里,吃到相对来说更新鲜的美食。

那咱们中国航天员的航天食品,又是怎样的呢?来看看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对接的“天宫一号”,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伙食清单:

除了雪菜兔肉,还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烧肉、冬笋火腿……再配上多种酱料:川味酱料、叉烧酱、海鲜酱……是不是听着就流口水呢?

如果再算上冰淇淋、巧克力、柠檬茶、红茶、咖啡等饮品零食,目前,我国航天员的食谱已经有上百种。不过,细心眼尖的你可能发现了,飞到天上吃饭,带的菜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额外带酱料?还是那句话,因为人体需要。

不管是哪国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待一阵子,都会出现一种叫“查理·布朗效应”的生理反应,感觉就像得了严重感冒,脸红脖子粗,鼻塞嘴没味,嗅觉味觉变得迟钝。所以,为了增加航天员的口感和食欲,需要在航天食品中添加更多酱料。于是,这些重口味就这样被打包带上天了。

科幻片看了这么多,太空食品还真是跟上了他们的节奏,甚至更丰富!想想也是,太空生活已经很艰苦了,在饮食方面自然要尽量满足航天员们的需求。不知道如此丰富的餐点,能不能让那些远离地球的人们,感受到一丝家乡的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