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www.csjkc.com/bdf/bdfys/1229.html作者:勇者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后勤补给尤其是粮食补给对战争的重要性。从古今中外的战史上看,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后勤补给确实影响了战局的走向。单兵口粮又称单兵野战口粮,是各国给士兵使用的军用制式类野战食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军队根据自己的国情、口味习惯研发出了不同类型的单兵口粮。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军最早的单兵口粮出现在 时期。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工业体系未健全,军工体系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 部队仅仅准备10天就奔赴了战场,后勤保障严重匮乏。那时候的 战士,单兵口粮就是炒面。 入朝时正值冬天,皑皑的白雪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高粱面和小麦面混合炒制而成的炒面又极难下咽,战士们只好先含一口雪,待口中的雪融化成水后,再和着一把炒面一起吞下。这种混合炒制而成的炒面,因为便于制作和携带,成为 的野战口粮。这种食品饱腹感极强,口感却极差,很难下咽。所以,“一把炒面一把雪”成为 开伙的“统一动作”。炒面,可以视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款“单兵野战口粮”。随着军工保障体系的健全,我军的野战口粮逐渐由简单的炒面,变成了罐头食品和压缩干粮。抗美援越时期,我军生产了、干粮援助越南。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士兵在食用这些罐头和压缩干粮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罐头是密封储存的,且不能自热,战士打开肉类罐头的时候,因气温较低,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这怎么吃?难道不能搭锅架灶,用这些肉罐头煮一锅美美的红烧肉汤?这在战场上是很难具备条件的。别说生火造饭,就是吃饭都常常要争分夺秒。往往战士们打开罐头后,捞点肉出来,直接配合压缩干粮食用。而吃压缩干粮又很容易口渴,那么就要喝着凉水才能吞咽,拉稀就成了较大概率的事了。在战场上一旦拉肚子,是非常严重的事。针对单兵食品不便于加热的缺陷,我军进行了研究改良。海军军需特种食品试制部生产了09/13型单兵自热食品,这种单兵自热口粮主食是咖喱拌饭、什锦炒饭、羊肉拌饭等12种(搭配一包甜辣酱),副食是蛋糕、花饼、水果等,额外再加一包香肠或酱牛肉,饮料是速溶功能性饮料。值得注意的是,我军的自热食品的加热方式是化学方式,操作比较方便,隐蔽性也不错。试用一段时间后,部队反映13型单兵自热口粮份量过大,是“为了满足那些大胃口的士兵”,所以后来把13型主食改为一份两包装的炒饭。试用发现,一份13型的单兵口粮即使在饥饿状态下,也能让大胃口的士兵吃饱。与09/13同时诞生的,还有海军的KT-07型等其他军种的使用的单兵自热口粮。在内容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KT-07型的种类比09/13型还要丰富,居然有口香糖、巧克力、茶叶等。不仅如此,KT-07型的部分食谱还有饼干,这种饼干的口感让许多士兵赞不绝口,“十分酥脆”。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军单兵口粮从炒面发展到种类繁多、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单兵野战口粮,从一个细节反映我军建设水平逐渐缩小了与先进军队的差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单兵口粮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中国士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