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真实的抗日神剧,一盒罐头竟然决定了

前些年,一部名为《我的兄弟叫顺溜》的抗日剧引发了观众的争议,不少人认为王宝强饰演的神枪手陈二雷弹无虚发的绝技表现得过于夸张。

尤其是这样一处情节:埋伏了三天三夜的陈二雷不仅成功狙杀了目标,复仇心切的他还徒步追汽车,对全副武装的鬼子开启了盲狙模式。

因此,该剧一度被认作是抗日神剧的先河。

01

不过整部剧也不乏符合史实的细节,比如有这样一幕:新四军六分区司令陈大雷率部在小黄庄击溃了日军的坂田中队,随后用缴获的牛肉罐头招待一分区司令员,谁知打开后发现这罐头并不像以前那么可口,反倒是让人难以下咽。

于是,陈大雷煞有其事地断定:“从这盒罐头就能看出,小鬼子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

陈大雷没有吹牛,从剧情进度来看,没过多长时间就迎来了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根据一盒牛肉罐头就能推断出战争走向,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玄机?

日本对侵华蓄谋已久,这一点从军队的伙食配制变化就能体现。。

日本国土狭小,封建时代的所谓战争基本是发生在几个庄园间的械斗,通常不到一个星期就能结束,因此参战的武士除了自备兵刃,还要自带盒饭。

因为生活水准不一样,盒饭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食材,穷武士带的是杂粮饭、萝卜干,富武士带的是精米饭、鲜肉、深海鱼干,这样的怪相一直持续到丰臣秀吉时代。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推行,日军的供给配制开始步入标准化。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单兵携带的单日口粮标准为:干米饭或饼干克,牛肉或鳟鱼罐头克,此外还有脱水蔬菜、鱼干、萝卜干、海带、酱油甚至清酒若干。

02

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加快了对华的侵略进程。

日本陆军大臣杉山臣扬言在“一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然而经过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上的有效抵抗,使得这项速战速决的计划成了泡影。

与此同时,日军的战斗减员也不得不令军方对征兵策略进行调整。

当时日本的平民每周难得见到荤腥,为了吸引青壮年参军,军方不仅向他们灌输圣战思想,还用那些美食对他们进行诱惑。

此时中国东北三沦陷已经过了6年,在东北日军攫取了资源为充作战略物资。

因此在年4月15日,日本陆军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拟定了日军的单兵伙食标准:

精米克,静麦克,鲜肉克,蔬菜克,香烟20支、糖果点心克等,这还只是非战斗时的标准,如果是战斗期间,除此之外还配有牛肉罐头克,压缩饼干克,营养食物若干。

抗战初期日军的伙食标准相当高,据专家估算单兵一天的食物能达到3斤。这与中国军人食不果腹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经典抗战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幕:李云龙与秀芹结婚这样的重大场合,政委赵刚让炊事班将缴获的牛肉罐头炖白菜充作婚宴,其实这正是中国军队物资匮乏的体现。

03

战线的不断扩展,使得中日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而日军的后勤补给也捉襟见肘,连果腹的大米都是霉乱变质的,更何况是用于提升营养的牛肉罐头。

据抗战老兵们回忆,早年的关东军并不抢掠百姓的牲畜,只有是在年以后才会出现日军成建制地抓捕圈养的鸡猪,这倒不是说早年的日军军纪有多么严明,而是这一时期的日军供给丰富,无意成群结队地去打牙祭。

到了年,日军军方公然推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我们现在在影视剧看到的鬼子大扫荡,翻箱倒柜的找东西吃,都是源自这样的背景。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在年的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以一艘航空母舰为代价重创日本海军而大获全胜,此后,美军便以此作为基地,频繁轰炸日本本土,切断了日本的海上交通线。

至此,日军再也无法享用像以前那样货真价实的牛肉罐头了。

刚开始的罐头只是将牛肉换成了牛血,后来牛血都无法保证充足供应,就混入糙米、黄豆等杂粮,等到日本投降前夕,日军所吃的罐头,已经难以分辨是什么食材了。

因为密封技术落后,这样的罐头在运输途中已经腐败变质,令人难以下咽,连能咽得下树皮草根的八路军,都对这样的食物嗤之以鼻。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陈大雷尝了一口,马上吐掉说这口感“像是骡子配出来的!”,可见这罐头是何等的粗劣。

战争不仅是人力、装备方面的较量,也是后勤实力上的角逐。抗战影视剧里一盒普通的牛肉罐头,从另一层面上也凸显了中国军民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

作者:沧海明月生

参考资料:《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战争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