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打仗就是打后勤。
而士兵伙食则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伙食对士气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拿破仑曾说:“汤造就了士兵”。
一战期间,各参战国的士兵伙食如何呢?
一、法军吃得饱吃得好
法国士兵份粮从年起分为三类:常规、加强(战时)和干燥(应急)。
常规口粮包括:
克面包(或克面包屑);
克新鲜牛肉或猪肉(或克肉罐头,或克腌肉/熏肉);
30克油或脂油;
50克干燥的浓缩汤精;
60克稻米或菜干(四季豆、豌豆、小扁豆、土豆或甜菜根“浓缩物”)
24克盐;
34克糖。
加强口粮则在此基础上增加50克鲜肉、40克稻米、16克糖、12克咖啡。
另外,法国士兵在战时可以开怀畅饮。
起初每天克红酒,至年增加到半升(或1升啤酒/苹果酒)。战争中期酒类配额达克啤酒,以激发士兵的乐观和无畏精神。
自己掏钱买酒也被默许。结果一到夜晚,堑壕就挤满了说不清楚话的醉鬼。
此外,法国士兵每日份粮还包括15-20克烟草。
法国士兵们对自己的餐食满意度较高。
年2月,步兵团一名下士写家信表示:
“我们本星期吃了两次带腌猪肉的碗豆汤,两次甜的牛奶米汤,一次稻米汤,还吃了一次绿四季豆和扁豆、一次焖炖蔬菜。都很好吃,甚至可以说美味了,但我们仍时不时责骂伙夫,免得他偷懒。”
二、俄军吃得饱
战前,一名沙俄士兵的每日份粮如下:
克黑麦面包干或克现烤黑麦面包;
克谷物(西伯利亚严寒地区克);
克新鲜肉或克罐头肉(战斗连队每天至少消耗一头小公牛,一年就要几百头);
20克黄油或脂油;
17克煮糊糊的面粉;
6.4克茶叶;
20克糖;
0.7克胡椒粉。
另外,一个兵每天还能获取克左右的新鲜蔬菜或20克菜干(干燥白菜、胡萝卜、甜菜根、芜菁、洋葱、旱芹和香芹的混合),主要掺进汤里吃。
宗教斋期内,俄军队肉食通常以鱼类(鱼干,且多数是河鱼而非海鱼)和蘑菇类(煮汤)代替,黄油则以植物油代替。
谷类大量添加到菜汤中,做成了菜粥,当时部队吃的多是小麦、燕麦、大麦和黍米,稻米极少。
如此,沙俄士兵每天餐食总重量接近2千克,摄取热量超过4大卡,高于后来的苏军士兵水平。茶叶方面,苏军战士定量仅1.5克,如果按照“沙皇兵”的习惯每天三杯,根本不够。
一战爆发后,士兵的份粮起初大增,尤其肉类,每天达克,但随着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后勤资源减少,新鲜肉逐渐被咸肉代替。
但总体而言,直到年,沙俄仍能维持士兵餐饮的定量标准,只是品质下降了。
用今天的话讲,主要原因在于物流困难,路网不畅,后勤人员必须算着日子,驱赶大群牲畜抵达前线,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运送几十万吨面粉、蔬菜和罐头。
前线后勤占用几乎全部铁路运力,进而影响了大中城市的民生供应。
此外,当时冷藏业刚刚起步,数量庞大的牛肉、鲜菜和谷物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避免在运输和储存中腐烂。
连队的行军灶通常由低级军官监督全过程,指挥部始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