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娱「念响」,取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响」是PGC视频栏目。用视频记录ACGN领域专业人士的思想、见解和故事。3月31日,漫画家使徒子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期演讲。
28:06今天演讲的主题是——选题。
漫画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选题,它决定了整个漫画的生命力,有没有人看?发展会怎么样?包括整个的剧情、人物、商业化前景、未来粉丝的喜好,都由这个选题决定的。
所谓选题,就是我们要确定一个企划。一部漫画到底要画什么?怎样的选题才是好选题?这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漫画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所以我总结了一些相对简单的量化标准,大概介绍一下:
概念
概念,当然是第一位的。这个漫画到底要讲什么,有没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性并不是说完全独创,而是在已有类型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亮点。现在市场上的文化产品是有套路的:悬疑、探案、战争、少女……都是经过市场不断地沉淀和优胜劣汰,最后形成的一系列现有的类别,我们再怎么做都跳不出这个类别。
商业
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它的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分两种,一种是事先想好这个东西能不能挣钱,提前把各个方面都规划好;另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作品做出来,有了好的作品,好的商业价值自然会找上你。后者适用于天才型漫画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特别是在一个漫画公司做大了需要不断的去拓展新的领域和新的作品的时候,是非常难的。
所以我们在选题阶段会商讨其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像我们公司的作品,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影视化。影视化的商业价值具体怎么表现,我们会考虑很多,比如在我国现阶段电影工业的基础上,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魔戒》《冰与火之歌》《星球大战》这些就超出了我们影视工业承受范围,当然地可以以合拍的方式,大投资去做,成功概率也会比较低。所以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会控制大投资大预算作品的数量。
另外,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属性。比如有的企业的作品主打形象,那企划就会更注重形象设计,标志性、可爱、易于商品化。
流行度
流行度非常抽象,但是有线索可追,因为它始终是一个大众审美的东西。当然现在漫画产业有很多非常个性化的作品有商业潜力,但做大部分作品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相对更大众的一种。
这张图,是90年代的日本动画和现在日本动画画人的一些区别。它是随动画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以前是纯粹的赛璐璐,光影的对比非常强。现在电脑绘画在处理上有区别,会柔化阴影,观众审美也跟着演进。
我们总结分析,到底什么才是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更为大众所接受的。最典型的例子,漫威的钢铁侠,采用新时代的设计思路,把一个70年代看上去像铁罐头一样的超级英雄做成了非常符合大众审美非常炫酷的一个东西,一下子就把漫威这个公司托起来了。所以我们会在设定阶段就考虑流行度的问题。
剧本
剧本是一个非常标配的东西,所有企划都会经过非常严格的编剧,把控它的逻辑节奏,人物动机。因为这涉及到认同感的问题,一个作品如果没有了认同感,比如男主角动机不对,或者因果承接不上,就会产生很强的违和感,观众看起来会觉得很尴尬。
但我们作为创作者,只知道尴尬不知道怎么改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一些具体的点去看它。比如一个不正常的角色人物,有时候不正常是喜剧人物的一种表现,但它很难说是能让观众有代入感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根据在公司实操的经历,解释设定企划到底是怎样的流程。第一个项目是《片区战警》。我当时特别想做科幻题材的作品,然后找到了号称燕郊二次元扛把子的主笔洗洗球,清华美院壁画系的,她画的变形金刚特别好。跟她聊的时候,她说她更想做两个基层民警的故事。我建议道,把其中一个警察画成机器人吧……
这样的作品其实市面上有不少,但每一部作品出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就会产生一个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个创新点。像《机械战警》,舞台背景是犯罪之都底特律,是传统的美系超级英雄的概念,反抗整个黑暗社会,揪出幕后黑手。但我们的《片儿区战警》是发生在老北京胡同里,因为洗洗球她是北京人,对于北京这种街头巷尾的胡同文化非常有自豪感。
那我们考虑所谓的流行度则是说它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作品,但同时它又有一个完全不接地气的机器人,那么这个设定就很炫酷,就可以用这种反差萌去制造很多笑点。但另一方面,涉及到AI的作品,常会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去成长、怎么去学习?然后具体代入我们中国的环境,就涉及到怎么跟街坊邻里处理案件、怎么去跟那些朝阳大妈了解社区情况……这些基层警察会涉及的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基本清楚这个东西可以做。商业价值上,因为只有一个机器人,做特效的话所有钱花他身上就行了。另外它的本质是一个警匪片,在中国一般很少翻车,像《白夜追凶》《烈日灼心》,这背后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在支撑。
剧本和逻辑这一块我们进行了推演,但是我们还是要想,怎么能提高它的专业度。于是我们到处约北京的警察,跟他们聊天,聊他们的出警日常。包括警服制式、出警八件套以及装配要求等等,在了解清楚后才把漫画做出来的。
我觉得以视觉呈现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否则会让人看着尴尬。因为贴合实际,后来吸引了不少警察读者主动给洗洗球贡献素材,有什么毛病他们也会帮着挑。
第二个例子是《在这个世界与你同行》。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一个来到现实世界的虚拟偶像,因为适应不了现实生活,被打入谷底,然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的励志故事。
腾讯动漫找到我,跟我说想做明星有关的项目的时候,我刚好在看《LoveLive》,当时又有一个很火的《人工智障爱子》,加上多年对V家的向往和本身对明星这个题材的兴趣,于是就确定了这么一个题材。
如果你去看就会发现日本所有的青春励志片都是那么一个套路,我们的这些Idea,并不是完全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从别的地方借鉴或者学习得到的。最后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因为它是基于我们的文化,基于我们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
V家的话就是电音虚拟偶像。如果你真的想要做这个时代的东西的话,我们就要去考虑可能的技术,所以我们最后做出来的是虚拟偶像获得了现实中的身体,却适应不了真实的社会,最后产生了波动。
这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励志片套路,然后加上一些少女的情节和反面人物……可以说是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但是我们在选题阶段,就会综合几个特点使它成为没有任何人做过的一个东西。从舞美、道具、服装设计、观众的反应、打call的形式……这几个点出发,提高所谓的专业度。
当时还找了SNH48的曾艳芬帮我们。我们去看了一场Live,从头到尾做了一个详细的取材,所以最后做出来东西比较真实。后来为了了解经纪公司的运营模式,我们还找了林更新和黄渤的经济人,跟他们沟通学习。
这些东西最后反映到剧本上,不一定全能看出来,但是它可以保证剧本中扎实的底层建筑,这样展现出来的逻辑才是合理的。
最后一个例子又是不太一样的模式,这个纯粹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就是《科学超能方法论》。
我的作品很多都是从段子起来的。《一条狗》开始也就那么一两话,一个人变成狗了,然后被抓走了;《阎王不高兴》是一个阎王怕鬼的设定,后期不断扩充和完善故事线;《科学超能方法论》的出现,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定量这件事,我当时觉得好玩,就决定试一试。
当时还没有想好叫什么,主设定非常简单——学霸男主有超能力,并且在使用超能力的时候他会进行计算。矛盾点在于他一心学习,不想当超级英雄,然而迫于能者多劳,不得不去拯救世界。
画第一话的时候,我把中间出现的物理能力对抗全都建模计算了。之后发在网上特别受欢迎,于是我就试着画了后面几话,起名叫《如何科学使用超能力》。但是画了四话以后就画不下去了。因为计算实在太难了!
有一种说法是剧中人物的智商上限就是编剧的智商上限。在这我是彻底明白了。到了第四话我除了捡起多年不用的结构力学以外,还自学了流体力学,这个可不是我专业内的东西。但后面就画不下去了。可是这种题材想要让观众保持新鲜,就得不断地更新领域,免得观众觉得,“这还学霸呢,就会一两种高级的物理学吗?”。
改名叫《科学超能方法论》并完善了故事主线和设定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计算能力是不够了,于是找了一个基础科学班在读的师弟。注意,这里是在读,因为很多人毕业以后知识就还给老师了。基础科学班基本都是学霸,就是杨振宁教的那个班,大一大二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教一遍,再让学生自己选学科,所以这个师弟就能解决《科学超能方法论》中需要用到的所有建模计算了。
但是我也不能完全不懂他用的理论,否则我就没法编剧了。所以每一话我会大概了解一下相应的知识,大致的建模和计算套路告诉他,让他尝试能不能做一个自圆其说的理论模型出来。如果可以,我就继续画草稿,不行就调整剧情。就这样,结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全都用到了。
终于,撑了20话以后……他也被榨干了,于是这个作品就完结了。但我觉得已经非常完美了,剧情也很完整。
演讲现场现在《科学超能方法论》的电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很主观,也不一定都对,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END◆
............................................................
三文娱
ACGN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研究平台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文娱已进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微博、知乎、界面、网易、企鹅号、QQ看点、B站专栏、猫眼、时光网等,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