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黄信尧导演第二部长片电影《同学麦娜丝》在Netflix上线。该片获金马奖九项提名,最终斩获三项大奖。
·梦与痴·
电影的主角是4个“40+”的男人——添仔、电风、罐头、闭结,在电影里他们是导演阿尧的同学,四个人总喜欢聚在泡沫红茶店唬烂刁纸牌(“唬烂”在闽南语里吹水扯淡的意思)。
《同学麦娜丝》(以下简称《同学》)的拍摄灵感与创作原型来自《唬烂三小》——年黄信尧刚接触摄影机时胡乱拍摄的好兄弟日常纪录片。
《唬烂三小》
《唬烂三小》的影像很粗糙,对话内容也极琐碎。持摄影机的尧仔与他的这群高中同学总是窝在一间名叫自在轩的茶店,喝茶抽烟聊天吹水。兄弟要找工作就会骑着机车载他们去百货店买皮鞋,兄弟退伍就会开车去迎接他,人生不知道何去何从时可以去自在轩打发时光,因为兄弟们随时都在那里陪你。
《同学》在保留《唬烂三小》真挚美好同学情谊的基础上,也融入了导演随着阅历增长所观察到到台湾社会万象。
小导演添仔的梦想是让台湾电影被世界看见,睡梦中都在导戏的他满腔抱负,却只能施展在减肥药之类的小广告片中。(李安的“软饭”经历或许给了台湾相当多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以精神慰藉)。
添仔的电影梦
电风则寻常多了,在保险公司认真勤恳地工作,只为在城市里拥有一套房、一个车位和一个爱的人;在三温暖里叫小姐然后因减肥药吃多差点死掉的罐头,实际上是个三十年不变痴恋中学校花的痴情男;跟随阿嬷长大糊纸扎为生的闭结(“闭结”是闽南语“结巴”的意思),建不起钢筋水泥楼房,却用纸扎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开窗还能望见“富士山”的“理想家”。
闭结的纸扎屋。这样卑微又富有冲击的浪漫,上一次见还是在肚财的“太空舱”里。
几个普普通通的老男孩,在庸常的生活里痴痴地做着梦。
·起与落·
添仔本名“吴铭添”,他争取到把自己的竞选口号由“倾听人民的声音”改成“明天会更好”,在他们这一群朋友里,在并不如意的生活里,大家也都乐观着相信“明天会更好”。
然而,“无明天”已然昭示着人生命运无常的真谛,所谓“明天会更好”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罢了。
吴铭添的竞选海报
罐头重逢女神,五味杂陈
添仔竞选立委、电风奉子成婚、罐头重逢女神、闭结相亲阿月。
命运给了他们一颗糖,却又让它变苦。
一场婚礼,一场葬礼,混杂着政治选举的渗入让原本纯粹的友情变了味。曾经最理想的现在最现实,一直拥抱生活的最早遭遇无情。
在闭结葬礼上仍不忘拜票的“吴铭添”竞选团队
女神跌落神坛后心碎的罐头
他们曾试图通过性、通过爱、通过艺术、通过信仰找寻出口,却都铩羽而归。尽管导演有意将老李、桑拿老板、神父三种身份集于一个角色,企图让他来带领他们走出混沌的生活,可最后却还是各有各的不幸。
职业贯穿了人的一生的呢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就像结尾时导演所言,年轻时的我们说到未来,我们总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双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飞,但过了四十岁,慢慢可以理解,原来我们其实只是一只鸡。
·趣与思·
影片延续了《大佛普拉斯》的荒诞不经与黑色幽默。
导演现场被演员科普什么是“日光夜景”的拍摄手法;一个窄得停进去就开不了门还得手动自助停车的停车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为其修改纸扎样式的纸扎师;市长宏伟的“三年赶超日本,五年跟纽约平起平坐”的“普拉斯2.0计划”;行为跟名字一样“勇敢”的女特助“瓦乐莉”;形象本土化的“最后的晚餐”教堂壁画;调侃“说中文就好,底下会有字幕”的日本AV男神加藤鹰;张贴着“春”“开门见喜”“爽”字的性工作者工作间;冲进电影画面打人的导演……
电风的手动停车位
天主教堂上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林慕璇的工作间张贴着“开门见喜”“爽”
我猜想阿尧导演十分讲究呼应和对仗。前有“大佛plus”,就有“同学minus”;前有“puta”,后有“瓦乐莉”;有一场婚礼就有一场葬礼;同学四人的命运,都整整齐齐地遵循“困境——希望——衰落”的命运轨迹,正如豆瓣网友所言,最善良的横死街头,最认真的放弃事业,最有理想的最堕落,最纯情的最心碎……
不时cue一下《大佛》剧情,剧情间的串联让观众在观影时多了些探寻趣味
贯穿全片的谐音梗、搞怪梗、前情提要梗,就像一个个隐藏的宝藏,带给观众惊喜以及探索欲。
诙谐、荒诞、讽刺的黑色喜剧风格,配以电影叙事中埋梗众多的小巧思,打破第四面墙的画外音,诙谐的调侃间流露出导演对底层人物实物观察与关照,黄信尧的个人风格也于电影中逐渐成型。
有人说《同学》里的女性形象过于扁平,但我却感觉她们虽戏份不多,却也丰富多彩。阿枝的包容与付出、瓦乐莉性感诱惑有心机、阿珍开朗豪爽,阿月的温柔解语,给人母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