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脱维亚世界男人的梦想地十女配一夫这些都

除了乌克兰以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是许多男人梦想的“天堂”,那就是拉脱维亚。据说拉脱维亚满大街都是美女,随处可见的天使脸蛋和魔鬼身材,而且这个国家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十女配一夫。但事实上,这些都只是为了博眼球的谣传罢了。男人想要娶拉脱维亚的美女,在这里体验古代皇帝般的生活,根本是不太可能的。

拉脱维亚是个欧洲的小国家,它西邻波罗的海,不仅和俄罗斯接壤,距离俄罗斯的首都圣彼得堡也是非常近。和隔壁的俄罗斯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拉脱维亚的总面积很小,只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宁夏差不多大。除了地方小,人口也少。拉脱维亚的人口只有多万,还是多加上来的。更准确点来说,人口只有.9万这要是放在中国,都达不到一个三线城市标准。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少人也少的国家,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男女比例相差达到了18%,稳稳位居世界第一位。就算是俄罗斯都得在这方面给他让路。要是仅仅从这个数据分析的话,确实是女多男少,妥妥的“女儿国”。

但这只不过是整体统计的结果,不少人根据这个统计结果就大言不惭地说拉脱维亚是男人梦想的“天堂”。根本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表面上看,拉脱维亚的的确确是女多男少,女性在总体人口的占比上高达54%。但事实上,这都是由于在高龄群体中,即50岁以上的男女比例失调严重才导致我们看到的总体男女比例失衡,并不是适婚年龄段的青年人群和青少年段人群的比例失调。

从表格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青年群体的男女比例完全是在正常范围内的1:1,并且男性的数量显然比女性来的更多。

那么为什么拉脱维亚在50岁以上这个中老年群体中,男女比例失衡得这么严重呢?这其实和拉脱维亚的“前世”历史有关。

拉脱维亚的前世可不想现在这么一片祥和,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在公元前年左右,拉脱维亚人的的祖先最先是定居在波罗的海的。到了公元前年,越来越多的部落到拉脱维亚生活,并且在波罗的海人的努力下,建立了到达古罗马的商路,这条路被称为是“琥珀之路”,性质其实和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都是作商品贸易用的。只不过和“丝绸之路”不同的是,“琥珀之路”主要是用琥珀来交换珍贵的金属。

最开始在12世纪末到拉脱维亚的第一个传教士是罗马教皇派来的,但是宗教传播的效果没有令教皇满意,当地的人根本没有多少人对基督教重视,并信奉基督教。所以一怒之下,日耳曼的十字军就被派到了拉脱维亚用武力迫使拉脱维亚信奉基督教。

1世纪早期,里加这个地方成为了拉脱维亚主要的贸易中心。18世纪又被沙俄从瑞典和波兰的手里抢走了拉脱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脱维亚才正式在8年11月18日独立,但是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又把拉脱维亚兼并了,而且这一次还把拉脱维亚纳入了自己的共和国。

特别是在沙皇时期,俄国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走向疯狂的扩张之路,拉脱维亚当然也不能幸免。在这之后,德国、瑞典、波兰又相继欺负国力孱弱的拉脱维亚。在不断地战争中,拉脱维亚许多男性都战死在了沙场上,这也就导致拉脱维亚的男性数量急剧下降,跌到了冰点。直到年,苏维埃才宣布拉脱维亚恢复独立。拉脱维亚才就此重新走上正轨。

男性数量的锐减只能依靠人口增长补起来,但也不是说补就能在短期之内把男性数量补起来的,这都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而反观拉脱维亚的历史,两次独立的时间加起来只有47年,人口恢复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么短的是时间内,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男性少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再说,拉脱维亚本身就是欧洲那边的国家,众所周知,欧洲国家因为生活较为富足,生育意愿也比较低,根本不着急把缺失的男性人口给补起来。

除了战争是导致拉脱维亚男性少的一个做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就是拉脱维亚的男性普遍都比较喜欢喝酒。如果去过拉脱维亚的人都一定会在拉脱维亚的任何地方碰见一些酒鬼。

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男性普遍嗜酒如命,所以拉脱维亚男性的平均寿命也不长,只有65岁。相比于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就远远超出男性,高达8岁。所以说,健康的饮食对于长寿有多么重要。

那么拉脱维亚的女性真的像传言的那样满大街的美女比比皆是吗?

拉脱维亚的美女多的确是真的。拉脱维亚自从祖宗那辈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再加上不断遭遇外族入侵,又先后被德国、瑞典、波兰、俄国等国占领,拉脱维亚的人大部分实际上也都是混血。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混血的人都长得比较好看,拉脱维亚又是申根公约国。

这里提一下,所谓的申根公约国就是几个有签订申根公约的成员国之间,任何一成员国的人民持有成员国之一的有效签证就可以自由出入相关的成员国。

所以拉脱维亚实际上可以算是宗族大乱炖了。而且拉脱维亚和俄罗斯以及把俄罗斯接壤,这也导致拉脱维亚的女性长相颇有俄罗斯美女的特色。和乌洛克兰的美女一样,既符合欧洲人的审美又符合亚洲人的审美。拉脱维亚自然也就成了世界公认的美女很多的国家,受到全世界男性的青睐。而且据说,拉脱维亚本身的水土环境就非常适合女性胎儿的成长。当然,这种说法的在真实性还是有待科学考证的。

虽然拉脱维亚的美女多,但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会对异国男性格外欣赏。相反,拉脱维亚人普遍都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热情大方。

走在拉脱维亚的街上就会发现,拉脱维亚的街道通常都非常的安静,即使是在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也会明显感觉到里加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都不同,走在一起的人也很少人交谈。即便有声音也大多是车辆行驶的声音和游客的交谈。

拉脱维亚人之所以会显得这么“忧郁”,对此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和当地的天气有关。拉脱维亚和北欧紧紧相邻,所以从地理位置来看,拉脱维亚经常在夏季会有极昼的现象,而在冬天则会有极夜的现象。全年有一半以上的天数都是雨雪天气。

整体而言,拉脱维亚的气候是比较冷的,当然,正因为全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很冷,所以拉脱维亚人尤其珍惜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总是地早早就换上了夏装迎接夏天的到来。

常年阴冷的天气也就造成了当地拉脱维亚人看起来比较冷漠,似乎总是和人保持距离的性格。

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内向的性格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恰恰在拉脱维亚人自己眼中,他们认为创造力是他们在自我认同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拉脱维亚文学协会还出版了一本与此有关的漫画书。书里的主人公是个内向者,他在听说外面天气“很好”的时候表现得很开心,然而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天气好”是外面正在下大雪。他会如此开心也是因为在这样的天气下,他几乎不会遇见任何人,更不用说偶遇熟人了。

这本漫画书其实是拉脱维亚文学协会“我是内向者”该运动中的一个部分,以一种含蓄的自嘲向人们展现了拉脱维亚国人内向的性格。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拉脱维亚人普遍都是“社恐”,他们之间互相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关于拉脱维亚人的这一性格特点,拉脱维亚的心理学家曾表示,他们认为创造力占据其人民自我认同感中的很大一部分权重。并且在欧盟执行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也显示在欧盟创造性劳动市场中,拉脱维亚从业者占比最高。

拉脱维亚人内向性格的原因也许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拉脱维亚的人口居住密度非常低,由于短暂的独立历史,他们的民众现在依旧保留着以前的乡村生活,也就是自给自足,相对于独立的传统乡村生活。也就造成了比起和陌生人亲近,他们更喜欢亲近于大自然。

所以还是别妄想在拉脱维亚能邂逅到热情似火的欧洲美女了。

当然,也别认为拉脱维亚的美女多就真的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尽管在拉脱维亚的个别地区可能真的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一夫多妻制在拉脱维亚压根就没有被合法通过,拉脱维亚的女性一般都是外嫁比较多。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前面有说到,因为拉脱维亚历史的原因,拉脱维亚人的宗教信仰也非常杂。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的信仰也导致拉脱维亚并不会接受一夫多妻制。

一年当中就有两个月的的带薪休假,全民医疗免费。除此之外,拉脱维亚也非常重视教育。小学到大学如果就读的是公立学校,则全部免费,此外还会给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为了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兴趣培训班的收费也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一学期的费用大概也就元人民币。所以拉脱维亚的女性普遍受教育的程度都不低,也不是三言两语,耍些小心机就能骗到手的。

生活上没什么压力,自然也就过得惬意,拉脱维亚人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在首都里加经常就能够看到下班后的人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放松方式。跑步、亲近大自然,在公园里还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年轻的妈妈带着一堆娃散步玩耍。也许拉脱维亚人一般结婚都比较晚,但他们的离婚率却是欧洲最低的。

拉脱维亚人均工资不高,但能够有这么好的社会福利也是因为底气够足。拉脱维亚在4年先后加入了欧盟和北约。欧盟在12年来向拉脱维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要知道欧盟和俄罗斯一直“死对头”,此前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也是很快就对欧盟的各成员国予以了反击,拉脱维亚也包括在内。而一直依靠出口俄罗斯的奶制品、鲱鱼罐头也是一度损失惨重,但好在欧盟也对这个站在“战线”最前沿的国家予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拉脱维亚的经济可以说完全就靠欧盟欧盟在撑。

有了经济上的支撑,安全也不能落下。拉脱维亚的部队人数非常少,仅仅只有5人,再加上民兵那些,满打满算也就万把人,和得罪了的俄罗斯对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经济也许欧盟还能帮,但安全这一块,欧盟是无能为力了。所以,拉脱维亚为了自保,也只能投靠北约,依靠北约的飞机和军舰来进行巡航保护。

有欧盟和北约这两大靠山,再加上丰厚的社会福利,民众的幸福指数不高,那才是真奇怪。

拉脱维亚的女性除了拥有漂亮的容貌以外,国家的福利也让她们的受教育水平都不低,而且受到欧洲女性独立思潮的影响,拉脱维亚的女性和欧洲的女性一样普遍都比较独立。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了。这样秀外慧中的女性那也不是一般男人能够驾驭得了的,所以还是趁早打消到拉脱维亚做“皇帝”的念头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