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皮鲁之罐头小人搬上大银幕,感谢郑渊洁先

贵州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26/4394573.html

我称呼郑渊洁为先生并不是客气,而是一份纪念。

在中国根本没有儿童文学的年代里,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片童书的天空。

郑渊洁年创立《童话大王》,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是《童话大王》唯一的撰稿人。

他的舒克贝塔系列、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还有各种长篇小说伴随着从70后到10后的成长,影响着几代人的童年。

当然,他得到的回馈也是巨大的,多年前就是中国作家财富榜榜首,至今在童书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许多人的童年都深受郑渊洁作品的影响,我也是。

他的作品是我最早迷恋上的文学内容,虽达不到孜孜不倦的程度,但迷恋起来也算是手不释卷。

只可惜我读小学的时候,郑渊洁的作品还没进入小学生必读书单,那个时候他的书被家长老师视作闲书。

看皮皮鲁的故事,就算不是堕落,也至少是不务正业。

而我非常庆幸自己有过这样一段“不务正业”的时光。

我所受到的最直接的影响来自皮皮鲁系列的《真假日记》,当时我刚读小学四年级。

这是个中篇故事,大意是皮皮鲁听老师说日记要真实是个人隐私,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了很多孩子的“坏心思”,于是被老师一顿大批特批,从此,他开始写两种日记,一种交给老师看,内容自然是“伟光正”,另一种写给自己看。

这个故事对于当时刚学会写作文的我来说,是巨大的震撼,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作文”还可以只写给自己看!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需要受到老师的束缚。

于是,我立马学着故事里的皮皮鲁,开展了自己的《真假日记》!就这样我从四年级开始就断断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日记,一直坚持到读大学。

如今想来,因为受到《真假日记》的启发而坚持多年的日记之路给我最大的影响倒不是我真的因此写得有多好。而是和故事里的皮皮鲁一样,我在学校的应试作文教育之外,保留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

我特别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刚上三年级才会写几句话的孩子就先套上了各种“条条框框”,一会儿结构不行一会儿没有好词好句。孩子刚能写通顺几句话,家长就想着这样不生动那样不没办法吸引老师,作文分数不高

哪怕是我这种不反感刻板教育的小孩也只是能按部就班地把作文当任务勉强完成,稍有“反骨”的孩子,在这之中受到的折磨可想而知,要是在碰上个固执刻板的老师,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正好趁此提醒各位家长,作文这件事,结构、语言、用词固然重要,可他们都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核心是你家孩子愿意写。

只要孩子愿意写,不要总纠结什么文笔好不好,思想正不正,不要用你成人的角度去判断孩子写的小事有没有意思,他乐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边画边写也是很好的创作。

回到郑渊洁的作品,我最欣赏的一点,倒不是他写得生动有趣、也不是他能坚持这么多年。而是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态度和成人文学是一样的,他并没有因为他的读者多为小学生而稍有敷衍。

郑渊洁有篇很著名的《驯兔记》,大意是老师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想把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乖巧的“小兔子”,而乖巧的标志就是“长出兔耳朵”。鲁西西天性乖巧懂事,很快长出了兔耳朵,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向鲁西西学习,很快大部分孩子都变成了“兔子学生”,班主任徐老师因此被称赞为教学水平俱佳,还去各个学校介绍经验,但全班只有皮皮鲁一个人认为成为“兔子学生”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可他看到老师为他的付出,看到爸爸妈妈的焦虑,又感到非常愧疚,最后只好长期穿着“兔子衣服”假装“兔子学生”……

这篇作品的批判性不言而喻,最可贵的是它不像一般的儿童作品,给大家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郑渊洁把那份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留在了作品中。

《驯兔记》是我第一次接触“结局不完美”的作品,在习惯了童话故事都有个完美结局的年龄,它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直面某些无奈,同时也在年少的脑袋中留下了一点点特别的思考。

很多人会认为郑渊洁是叛逆者,他批判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战斗,我倒不认为这只是叛逆,我觉得这是他对儿童的尊重。

许多人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为了存放小读者的信,在北京买了十套房的事情,后来房价大涨,网络上一堆调侃郑渊洁真有眼光的人。但他的初心真的是尊重孩子给他的留念。

后来他还在微博上搞过寻找当年来信者的行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他对于自己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方式同样引来了很多议论,我并不赞同他不让儿子上学回家自行教育的“极端举动”,但我欣赏郑渊洁的态度,儿子在学校不舒服不快乐,他不逃避不糊弄,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而且行动力俱佳,干脆给儿子写了一套“教材”。

他的具体做法或许有偏颇的地方,但他对孩子尊重的态度是许多家长所缺乏的。

写了这么长,彻底地变成了属于我的纪念文,回忆郑渊洁作品给我带来的影响,这次的电影《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我特意去了影院观看,整体风格怀旧,极为尊重原著,重现的是原著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校园生活。

有皮皮鲁的勇敢、有鲁西西的善良、有骑士的勇敢、有艺术家的多才多艺、还有李小曼的心机。有欢笑、勇敢、悲情更有多重思考。

一直觉得郑渊洁童话系列如果把IP开发得很好,甚至可以和迪士尼媲美,或许这样的电影就是一种尝试吧。

希望它能越来越好,带着我们的童年一起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