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由于运输问题,新鲜的食品极难保存,大多数国家的士兵都不挑剔,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士兵们别说荤腥,连口糙米都非常爱惜。当时的午餐肉作为极易保存的食品,还是肉类,非常受到盟军的欢迎,但是美国大兵们却非常嫌弃,这是为什么?
一、午餐肉的诞生
午餐肉是一种管状压缩肉糜,主要成分也就是各种肉类,加上淀粉和盐,再和一些添加剂混合,放入罐中高温蒸熟后制成的,食用方法可以即食也可以煮或者炒。年,美国荷美尔食品公司第一次生产了由罐头装的肉,在当时的食品加工水平看来,这种罐装肉的制作无疑是最高水准了。
这种产品一开始的名字叫荷美尔五香火腿,在投入市场初期,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主要是由于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用户群,富人认为买这种加工肉类还不如买新鲜的肉,而穷人则很难买得起。面对这种状况,荷美尔公司将这种罐装肉重新命名为斯帕姆午餐肉,说明这是猪肩肉和火腿组成。
改名之后,有一部分美国中上阶层的人会在吃午餐时,拿出这种罐头食用,也有一些人选择用这种便宜的肉,代替昂贵的新鲜肉类,虽然销量涨了一些,但是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这种状况一直到年二战爆发才得到改变。
二、荷美尔公司二改配方,美国士兵非常嫌弃
在战争年代,各种物资都非常珍贵,前线打仗的士兵需要以高热量食物提供能量,但是在战场上运输新鲜肉类,还要烹饪,以当时的工业实力很难做到。此时美国政府发现了午餐肉,这种食物既是肉类,又不用担心保质期的问题,还可以开罐即食,在行军途中也非常方便携带,于是购买了大量的午餐肉投入战场。
这种便携的午餐肉给政府解决了麻烦,但是却受到了美国大兵们的嫌弃。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在中国士兵只能穿着单衣的时候,美国士兵都可以穿着厚实的棉服,可以想见美军的后勤补给有多到位,在饮食上,美军的食物也非常充足,背包里常备着面包火腿补充体力。
其实一开始,斯帕姆午餐肉的口味并不难吃,甚至口感还挺不错,于是很多美军还没到战场,就已经把带来的罐头吃完了,罐头的作用是让军队在作战期间能保持体力,并不是给士兵当做零食的,士兵吃得太快无疑是加重了购买和运输罐头的成本,于是政府和荷美尔公司协商,希望其改变罐头的配方,在提高保质期的同时适当降低口味,第二版本的午餐肉诞生了。
这一版本中,荷美尔公司为了提高罐头的保质期,足足提高了一倍罐头的盐含量,又为了加强士兵的饱腹感,提升了淀粉的比例,如此一来确实达到了军方的要求,但是大兵们却愤怒了。新版的午餐肉淀粉味非常重,也特别咸,口味已经被养刁了的士兵们无法接受,于是选择只吃罐头里的肉类,剩下淀粉多的部分直接扔掉,非常浪费。如此一来,单个罐头给士兵们带来的饱腹感并没有加强,只会让他们因为太咸而喝很多水,如果要保证士兵吃饱,只能运输更多的罐头,运输成本只会大大增加。
于是荷美尔公司又被要求改变配方,这次他们直接降低了罐头中火腿和猪肉的含量,罐头变得非常难吃,一点肉味都没了,并且为了避免浪费粮食的情况再度发生,军方规定士兵不可以丢弃没吃完的罐头。
事实上,就算军方不要求,荷美尔公司也没法继续保持原配方生产了,因为常年的战争,美国本土的原料供应没法和从前一样,到了二战后期,军方连面包火腿都停了,士兵们只能用能量棒和没有任何肉味的罐头充饥。在可选择食品非常单一的情况下,就算是山珍海味也会吃腻的,别说是这种罐头,美军把午餐肉看做敌人,还给它起了“下水肉”“灵肉等”等外号。就在美国大兵对午餐肉深恶痛绝的时候,其他盟国却将其视若珍宝。
三、盟国食品紧缺,美军不知身在福中
二战末期,各国的物资都非常紧张,而美国此时慷慨解围,给盟国提供了各项物资,其中也包括了午餐肉。美国大兵还以为各个盟国也会像他们一样嫌弃午餐肉,没想到在英法苏阵营中,这种他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廉价罐头却很受欢迎。
大量的午餐肉帮助各盟国解决了燃眉之急,苏联的士兵一拿到罐头就扔掉又黑又干的面包,大快朵颐起来。据一个美国老兵回忆,正在他和他的战友抱怨午餐肉有多难吃的时候,两名英国士兵闻言什么都没说,捡起沾满灰尘和泥土的午餐肉吃了起来,彼之砒霜吾之蜜糖,这一幕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最夸张的是,年友人来访时,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开了一罐斯帕姆午餐肉招待他们,友人也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顿非常丰盛的大餐,连首相都如此,更别提普通百姓了。午餐肉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更是救命的东西。而中国的士兵也好不到哪去,一口白面都非常奢侈,因为营养不足,许多士兵都病倒了,许多部队一打胜仗,第一个问的就是缴获的东西里有没有罐头。
到今天,斯帕姆午餐肉的英文名还被美国喻为垃圾信息、垃圾广告,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种罐头的怨恨,但关岛、夏威夷等地的居民依然非常喜欢吃这种食品,因为在当时,这些土地上爆发了最残酷的战争,当时能吃到一口罐头无疑是一种恩赐,正是这种情怀,让这些地方的餐厅都还在出售午餐肉汉堡。
对于美军对午餐肉的浪费和痛恨,只能说是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现,但是也衬托出美国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超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