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厨的美好生活》,黄磊聊到了小时候家里自制“西红柿罐头”。以前没有大棚,没有反季节蔬菜,北方冬天的饭桌上,大多只有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为了让餐桌上多点颜色,有段时间,夏天快过去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动手做西红柿“罐头”。大家通过各种渠道,从医院弄一堆有橡胶塞子的盐水瓶。就是打吊水的那种玻璃瓶子,用清水洗刷干净待用。西红柿一篮篮的买回来,洗好,切成小块塞到瓶子里,把橡胶塞子塞上,然后用纳鞋底的锥子在塞子上扎几个小孔,放到锅里蒸,以消毒灭菌。我记得的这个过程和黄磊的稍有不同,黄小厨是先把西红柿煮一下,剥皮,切块,然后塞至瓶子里。我记得是先生切,再蒸,这样块更完整。经过这样处理的西红柿“罐头”能放好几个月,这样冬天也能吃到西红柿炒蛋了,虽然不如新鲜的美味,在寒冷的冬季也很新奇了。现在打开电视、翻开杂志,到处是美食栏目,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各路大仙教你吃喝玩乐,这叫“热爱生活”。在我小的时候,好吃是一大恶习。一个人一旦被定性为好吃懒作,基本上就会被归类为“二流子”或“二师兄”,是整条街的邻居一教育自家孩子就拎出来示众的坏典型,全家都觉得丢人。好吃也能成家!这在当年简直是没法想像的。记得最早看到为“吃”翻案的文艺作品,是陆文夫的《美食家》,算是第一次领略了什么是吃的艺术,印象极深。文中写朱自冶请客,第一道菜是十只通红的西红柿装在雪白的瓷盘里,十个标致的姑娘举着托盘仙女般袅袅飘过来。初看没什么,实则西红柿内部的果肉已经挖去,揭掉上盖,里面装的是清炒虾仁。看到大家惊奇的表情,朱自冶得意地开始介绍:“一般的炒虾仁大家常吃,没啥稀奇。几十年来这炒虾仁除了在选料上与火候上下功夫以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发展。近年来也有用番茄酱炒虾仁的,但那味道太浓,有西菜味。如今把虾仁装在番茄里面,不仅是好看,而且有奇味,请大家自品。注意,番茄是只碗,不要连碗都吃下去。”人们的胃口就这样被吊足了。西红柿虾仁,在这儿西红柿只是充当“菜碗”的角色,虾仁是领衔,而在日常生活中,西红柿才是主演。糖拌西红柿不算,很多人学会的第一道菜就是西红柿炒蛋,因为简单,不需要啥手艺:先炒好蛋,然后把切成块的西红柿往里一丢,加点盐,放点葱,再倒点水煮一会儿,味道就不会差到哪儿去。做西红柿炒蛋,我是一定要加些水多煮一会儿的,因为喜欢菜汤泡饭。记得小时候上学回来饿了,等不及做饭,常打兑点剩饭剩菜,往一块一和弄,就能美美地吃一顿。剩菜最好就是西红柿炒蛋或是尖椒土豆丝。冯小刚的电影《没完没了》里有场戏,葛优和吴倩莲联手戏弄傅彪,这二位在香山缆车旁等人时聊起了童年。吴倩莲说小时候特喜欢吃傅彪家的剩饭,尤其是游泳回来,用中午吃剩的菜拌凉饭,别提多香了。葛优随声附和说他小时候也“有吃”,特别是那种带锅巴的饭,特让人怀念。其实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有吃”,有时没剩饭,拿馒头蘸菜汤一样好吃。(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