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投资3乳制品综艺节目背后的超级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180401/6140851.html

如果说科技行业最核心的护城河是领先的技术,那么大消费行业最核心的护城河就是强大的品牌。因为消费品的技术和资本门槛都不算高,唯一能够阻挡竞争者的就是已有的品牌影响力。放眼整个大消费领域,品牌叫得最响的肯定是白酒里的茅台,除此之外,可能就要属今天咱们要讲的乳制品行业。

你可能没听过恒顺的醋,也可能没听过海天的酱油,但你一定知道乳制品的伊利蒙牛,因为电视上几乎到处是乳制品的广告。以流量最大的综艺节目为例,安慕希《奔跑吧兄弟》,特仑苏《向往的生活》,真果粒《青春有你》,纯甄《创造营》,金典《我是歌手》,蓝河绵羊奶《脱口秀大会》……这些最贵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乳制品的“奶爸”们冠名赞助的。要知道,每一个热门节目的背后都是数以亿计的广告投入,比如跑男这样现象级综艺的冠名费基本都在5亿以上,大部分行业根本无法承受,但为什么这个行业就这么有钱任性呢?今天我就来深入的讲一讲。

所谓乳制品,就是用牛羊乳加工而成的食品,有液态的也有固态的。说起这个行业,很多人是恨铁不成钢,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行业造成重创,整个行业基本丧失了国人的信任,大量的家庭开始吃进口奶粉,进口奶粉的占比超过30%。但即便如此,-年乳制品行业的复合增速还是有4%左右,虽然不那么亮眼,但还是非常稳定的增长。换到其他行业,如果爆出这么严重的行业事件早就歇菜了,但乳制品行业依然过得不错,这就是消费刚需的力量,像三聚氰胺这样的大危机都无法阻止它的增长。作为消费者,我们虽然很无奈,但也应该承认,这个行业的确是大消费领域最有价值的赛道之一。

从需求来看,乳制品是比白酒更刚性的需求,整个市场还有稳定增长的潜力和空间。虽然过去四十年,中国的乳制品消费量已经增长了40倍,但与发达国家依然有明显的差距。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的液态奶消费量只占全球的8%,美国的56%,欧盟的44%,虽然中国整体的乳制品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但是一些细分领域的确还有很大的潜力。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对标日本市场,很多细分品类基本都有两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比如中国牛奶的人均消费量是7kg,而日本是16.8kg,我们的鲜奶人均消费量是1.7kg,日本是16.6kg,我们的酸奶人均消费量是6.8kg,而日本是11.2kg。

从供给来看,乳制品行业格局也比较清晰,龙头比较稳固。乳制品行业和白酒有一个类似之处,就是在奶源上有一定的地域性,伊利和蒙牛都是来自内蒙。当然,这并不是核心因素,关键还是经过三聚氰胺事件的洗礼,行业从年之后进入规范发展期,行业集中度提升,形成了稳定的双寡头格局。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伊利、光明等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检测出了三聚氰胺,震惊全世界,国内的乳制品尤其是奶粉品牌受到重创,很多人转向去国外购买奶粉,年的乳制品增速大幅下降。年之后,国家农业部开始每年组织大检测,乳制品行业才重新进入正轨。经历了这次事件,婴儿的奶粉市场的确受到了很大打击,但其他领域的影响并不大,现在的乳制品公司95%都是靠液体乳,也就是成年人也经常喝的牛奶、酸奶等产品,这些细分品类在行业重整之后获得了稳定发展。

所以,严格的监管不仅没有击垮乳制品行业的巨头,反而是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龙头地位。这些巨头摇身一变,带着很多新的子品牌和系列产品加速垄断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龙头格局。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三巨头,也就是伊利、蒙牛和光明,但其实就是双寡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份额都超过20%,加起来接近全市场的一半。

相对稳定的刚需叠加相对清晰的竞争格局,有力的支撑了乳制品行业的股价表现,也算是一个穿越周期的消费行业。-年间,乳制品指数涨了5倍左右,而其中作为龙头公司的伊利更是成为了十年十倍股,而且主要是靠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伊利过去十年只有一年利润下滑,其他时间利润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净利润从年的6.5亿大幅增长到年的69亿,股价表现自然也差不了。

从投资逻辑上说,乳制品也和大部分消费赛道一样,除了年那样的熊市期和那样的行业爆雷期,其他时间表现都还不错,周期波动不明显,但相对来说,牛市前期它的估值弹性一般,还是牛市后期表现更好一些,比如年的表现就明显好于年。

从投资方向来说,乳制品行业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液体乳制品,包括常温奶、低温奶等。常温奶就是咱们平时在超市看到那些成箱包装的奶,是通过超过℃的高温杀菌方式,不需要冷藏,保质期相对较长。而低温奶一般是用巴氏杀菌法,不需要那么高温,成品后需要冷藏,保质期比较短,一般你看到那种屋形盒装的奶就是低温奶。理论上讲,低温奶的品质比常温奶更高,有人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常温奶就像是水果罐头,而低温奶就像是新鲜水果。发达国家的乳制品都是以低温奶为主,但我们国内还不普及,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依然是常温奶,也是传统乳企的主战场。但这个赛道相对成熟,增速已经比较平稳,低温奶相对来说规模虽然小,但增长更快。

另一类是固体乳制品,包括奶粉、奶酪等。奶粉不用多说,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出生人口在快速下降,年的出生人口已经从年高峰时的万骤降到3万,而且未来还会趋势性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的大量需求被国外品牌分流,所以目前整体增长也比较平稳,增长较快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品类,但国产奶粉又很难做高端,所以基本都举步维艰。奶酪是一个目前还比较小众的领域,但奶酪的营养价值较高,素有“奶黄金”的说法,所以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高净值人群的喜爱,属于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高成长型赛道。

显然,各个细分赛道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常温奶属于成熟型赛道,低温奶和奶酪属于成长型赛道,奶粉介于两者之间。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可以沿着两个逻辑去把握:

第一个逻辑就是抓住以传统常温奶为基础的成熟型巨头,核心是抓大放小。这些领域的业务都已经比较成熟,龙头地位也比较稳固,龙头的增长更多的来自于行业内市场份额的提升,而不是整个行业的增长,所以一定只有头部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真正的龙头说是三巨头,其实就是伊利和蒙牛两家,他们主要都是做液体乳的,比如伊利的液体乳收入占80%以上,而且目前都是以常温奶为主。伊利在A股上市,蒙牛在港股上市,伊利高峰时市值超过亿人民币,而蒙牛目前的市值只有亿左右。两者的市值差距并非是因为AH股的估值溢价,甚至目前蒙牛的估值比伊利还要高出不少,主要还是盈利能力的差距。从营收的数据来看,年伊利的营收大概亿,蒙牛大概亿,差距并不大,但伊利的盈利效率要比蒙牛强很多,年伊利净利润70亿左右,而蒙牛只有41亿左右,净利润差出近30亿。其他的后来者就都不在一个量级上了,第三名的光明乳业市值才不到亿人民币。

所以如果不想多花精力,那么乳制品行业主要看A股的伊利和港股的蒙牛就够了,而如果两个里面再选一个,那肯定是选伊利。蒙牛最早是牛根生从伊利离职出来创办的,早些年比伊利要大,但自从毒牛奶事件后,由于蒙牛的处理不够得当,所以伊利开始全面领先蒙牛。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安慕希、金典、QQ星、优酸乳、畅轻等都是伊利旗下的产品。

伊利的崛起就是典型的成熟赛马逻辑,一方面市占率在不断提升,年伊利在常温奶的市占率才只有25%左右,甚至还低于蒙牛,但到年已经达到40%左右,远远的把蒙牛甩在了身后,蒙牛的市占率目前只有27%左右。另一方面市占率的提升给盈利奠定了基础,伊利的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年之前,伊利的毛利率只有25%左右,甚至还是亏损的,但经过年的洗礼之后,盈利能力加速提升,毛利率现在已经达到37%左右。

不过,由于目前伊利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整个常温奶市场的增长放缓,再加上伊利自身作为国企的一些管理效率问题,年以来伊利的盈利增长一直保持在个位数,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这也是市场近几年颇为诟病的地方。但尽管如此,伊利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是不可否认的,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安全边际是它最大的优势,即便是近几年盈利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它依然保持了2%左右的股息分红,是典型的价值蓝筹。也正因如此,伊利始终是公募基金和外资机构最爱重仓的消费股之一,目前有超过只基金配置了伊利,也是年公募基金的前二十大重仓股之一。

第二个逻辑就是找一些增长较快的细分领域的成长型龙头,这个目前还不明确,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龙头出来,不过最终可能会被伊利蒙牛两大巨头整合。就像前面分析的,乳制品各个细分赛道的差别很大,除了比较稳定、格局清晰的常温奶市场,其他几个细分领域就要具体分析了。

有的领域已经趋向于走下坡路,典型的就是奶粉,所以里面的公司表现也都很差,比如号称国产奶粉龙头的贝因美,近几年来也是举步维艰,基本是亏损状态,现在市值只有可怜的50亿,到了要靠卖房保壳的地步。

有的领域虽然在走上坡路,但行业格局不好,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成问题。比如低温奶,从大方向来看,未来随着健康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升级,需求应该是有很大潜力的,但低温奶不方便存储,运营成本高,商业模式不如常温奶,所以目前还面临很大的问题。有点像生鲜,虽然需求看好,但企业都很艰难。所以该领域的光明乳业和新乳业这些所谓的龙头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光明乳业年的利润还不如年,市值也从高峰时的多亿掉到了多亿。新乳业上市之初受到很多追捧,但近几年利润也基本没有增长,股价自然也上不去。

新兴赛道里目前相对较好的可能就是奶酪了。奶酪也是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虽然现在的规模连常温奶的零头都不到,但行业增长很快,增速能达到20%以上。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报告数据,年人均奶酪消费量有望达到0.5千克,是目前消费水平的5倍。所以各大乳企都在布局,未来可能早晚也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但目前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前四名全是国外企业,第五名是一家叫妙可蓝多的国内企业,目前算是A股市场上的国产奶酪龙头,近几年市值从不到50亿涨最高涨到了接近亿,但这主要来自对未来增长的预期,估值高到倍左右,也就是说盈利状况还很一般,未来能不能兑现还要打一个问号,不过目前来看,在国内是相对领先的,蒙牛已经入股,占比5%,未来有可能会被蒙牛收购。

总结一下,今天讲了大消费领域一个名头很响的产业:乳制品。包括乳制品行业的需求和供给的特点,以及乳制品行业的投资逻辑和行业格局。总体来看,乳制品也是一个高频刚需的优质消费赛道,也产生了穿越周期的十年十倍股,未来的核心思路还是抓住综合型龙头,享受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投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