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菜“外挂”神器筋膜枪
近期持续的上海疫情,给广大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以前买葱都论根买的上海人,现在也开始了“抢菜人生”。
就算不在上海,也有一部分因担心自己哪一天也被疫情突然封控了,开始了囤货操作,主要囤米面、新鲜蔬菜等,至少保证一个星期够吃。
有网友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不囤点罐头呢?
尤其是在“以物换物”的上海,罐头尤其是肉类罐头更是成为战胜大批网红食品的“硬通货”,一直就对这种“加工食品”不感冒的中国人,正在此次疫情中刷新对罐头的认知。
国外疫情肆虐时,外国人民都是疯狂抢罐头。为什么中国人疫情抢蔬菜,外国人疫情抢罐头?
01
改变世界格局的罐头
假如世上没有罐头,拿破仑也许永远无法席卷欧洲!
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在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有名气的军事家都有“独门军粮秘笈”:商朝闻太师发明了“甜烧饼”;三国诸葛亮有“锅盔”制法;明将戚继光有“戚公饼”传世。
对军队来说,让战士们吃饱、吃好是头等大事。拿破仑就曾经为这个头等大事懊恼不已,由于当时战线过长,运输到前线的军粮多已变质。
对法国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拿破仑没有“独门军粮秘笈”,但对此事非常重视,马上花重金,向全国征集解决军用食品保质的方法。
年,一个名为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Appert)的法国厨师闪亮登场,并带来了神奇的防止食品变质法。阿佩尔自年起就开始研究用糖保存食品的方法,他先将处理好的食物装入广口瓶后放到沸水锅里加热,再趁热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并封死。
为了让世人看到并记住自己的食品保质技术,阿佩尔还做出一个惊世之举,将一整只羊密封起来。
有技术又擅长营销的阿佩尔自然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当时的他已经拥有一家50人规模的工厂,而阿佩尔制作的第一批罐装食品就是现代罐头的“祖先”,他本人也成了“罐头之父”。
拥有了罐头的拿破仑军队如虎添翼,势力迅速扩张。荒漠、高山、极地......无论多险恶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他们的步伐,因为他们随身携带的“罐装食物”给了他们勇气和底气。
玻璃罐头虽有效延长了食物的贮存期限,但瓶体易碎属性也是个不容忽视的bug,兵荒马乱的战场上,没人有多余的精力保护这些脆弱的易碎品。
此时,英国人彼得·杜兰特(PeterDurant)成功研制了焊接密封的马口铁皮罐头,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
很遗憾,这种铁皮罐头早期并不安全。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爵士(SirJohnFranklin)在远征北美极地的任务中全员丧生,有学者认为害死他们的就是罐头,因为当时的包装工艺可能导致铅中毒。
但罐头的食品保鲜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特别是在人们发现富兰克林远征队的罐头之后,时隔年的罐头,依旧没有变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僵尸肉罐头”。
作为“文物”应该也没人敢吃
除了延长食物保鲜日期的本领,罐头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带来希望。
战场上,即使身处不毛之地,看到罐头里的嫩绿色春豌豆和四季豆,也会令士兵们精神鼓舞。
因此,罐头还是欧美末日文化中的“希望之光”。
02
被防腐剂误解压垮的中国罐头
在国人的印象中,罐头食品一直以来就被打上“防腐剂”“不新鲜”的标签,即使罐头企业一再科普罐头的历史,但我们中国家长的眼里罐头基本被等同于不健康食品,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下,大众对罐头食品形成了以上标签式的刻板印象。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如果你要是了解罐头的历史可以了解:罐头,作为战时保障,对于封装和消毒都有极高的要求。发展至现在,罐头的制作经过原料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保温检验→包装。罐体、装罐后的原料经过巴氏灭菌处理,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在密封前,工厂会对罐头进行排气处理,保证罐头内部为真空状态,负压状态可以使得罐体的密封性更佳,从各个环节有效隔绝外界氧气进入,从而防止食物中的微生物滋生。因此,罐头食品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就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虽然罐头并非我们所想象的垃圾食品,但大多人只把罐头看作是物质匮乏时期的最后一根安全底线,只要还没触底,就绝不会碰罐头。突发性囤货,让罐头成为居家的定心丸。据《中国罐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罐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年消费仅1公斤,而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为50公斤。
媒体直呼:“对不起,中国人就是不喜欢罐头!然而,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不断反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新了解、购买罐头。
在新鲜食材缺乏的情况下,运输体系停摆、超市关门、外卖歇业,让需要频繁采购的生鲜成为了特殊时期的奢侈品。
那么,如何科学地囤货,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还能适当提升生活品质,就成了疫情下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反观罐头食物:耐放、易于烹煮,甚至开盖即食,且非常顶饱。便宜量大耐储存的罐装食品,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而蔬菜的营养可以靠补剂来填充,这就是硬核的生存原则。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受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影响造成的。
所谓食品的杀菌,顾名思义是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
然而,为了不降低食品的风味和营养,罐头食品的杀菌一般采用热杀菌技术,保证其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菌,同时采用真空密封贮藏手段,使其在正常的储存条件下能抑制使食品败坏的非致病微生物活动。
当然,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食品在杀菌前的污染程度、食品成分、热的传递、罐头初温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食品采用不同的杀菌工艺,以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尤其对那些不太会做饭的年轻人而言,打开后直接就能吃,稍微加工一下就是非常不错的美味,罐头自然而然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在全国疫情反复的时期,罐头行业也发挥罐头食品在抗灾、救援、保障食物供给等方面的特点,梳理并形成了以水产、肉类、水果、蔬菜以及部分自加热菜肴罐头食品为主的产品清单。
已有近20家罐头企业提供超过余种相关产品,为抗疫工作提供必要的食品物资保障,用实际行动助力上海抗疫。
事实上,几乎所有食物都可以做成罐头,不只是玻璃装的水果罐头、马口铁装的肉罐头,超市里纸包装、塑料包装的密封食品也可以称为罐头。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查长全曾公开表示:“疫情之下,家中囤点罐头食品是不错的选择。”
03
走上囤货清单容易,
占领消费者心智任重道远
从豆豉鲮鱼罐头到鸡枞菌罐头,从黄桃罐头到红烧肉罐头……
一瓶瓶来自上海梅林、河北北戴河、广东鹰金钱、云南德和、福建古龙、台湾金兰等品牌的罐头食品,装满了大众对饱腹的基础要求。
可以说,杀菌技术和贮藏方式才是使罐头食品能够保存几年至几十年的决定性“防腐工艺”。
在灭菌、密封等环节都达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保质期内就不会出现腐败变质的问题。
同时,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气调杀菌、微波杀菌等新技术,加热时间短,耗能低,杀菌更加高效,可以更好保存食物本身的色香味和营养。
大部分人抛弃罐头食品,主要原因是认为罐头食品不新鲜。
可是,罐头加工其实就是为了给食物“保鲜”。肉类、鱼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加工就会迅速腐败,蔬菜、水果在采摘后如果不及时加工也会造成营养不断流失。
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大多数罐头生产厂家会严选当季的新鲜食物,且有些品牌甚至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种植、捕捞基地,并就近设厂,自主生产。
例如一直从事传统罐头食品生产的“林家铺子”,为保证水果罐头原料的纯度及鲜度,该企业把工厂建在了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
同时,其分公司工厂离水果基地非常近,这样就保证了其罐头原料的高品质及高新鲜度。从水果基地到工厂,车程不到60分钟。
还有像马鲛鱼罐头的生产,一般都会在3-5月,也就是马鲛鱼的繁殖季。这个时期的马鲛鱼捕捞量巨大,远高于正常的消费量。
所以将其制成罐头贮存是避免腐烂的最佳方式。而由于大量捕捞,以及大批采购和生产,马鲛鱼罐头的价格自然也会亲民很多。
在疫情时代,小小一个罐头,给予了人们莫大的安全感,而未来如何顺着囤货热潮,树立罐头有利保存、原汁原味、新鲜健康等正面形象,获得新的增长空间更是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再回到消费者拒绝罐头的关键问题,虽然大量防腐剂、没营养与不新鲜是误解。但肉类的罐头中大量含盐却是事实,如何添加营养以及精简含盐量都是企业的突围方向。
此外,对比预制菜的丰富程度,如何开发新品类、开启年轻化包装设计都是罐头突破陈旧形象的突破口。
还是那句话:依靠外界影响推动销量绝不是一条可以安心走下去的路。
将罐头与健康、营养、时尚、便捷结合在一起,让消费者想起罐头时不再是陈旧印象,才是罐头行业应该做的。
最后再问一个问题:疫情过后,你还愿意再次尝试罐头吗?
来源:预制菜产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