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丧礼上要放罐头塔

治愈白癜风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最近身边有不少朋友的至亲离开了人世。在倾听他们诉说各自的心声之余,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这几年来所遭遇的生离死别,要好好跟亡者告别,真的是件不容易、但却又相当重要的事情。尤其在汉人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下,从小时候开始便感觉我们很避讳谈论死亡,更不太清楚自己该怎么处理与即将过世的、已经逝世的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冷知识周刊并不是要跟大家谈什么生命大道理,而是要讲一个汉人殡葬礼俗中的重要奠物——罐头塔。讲到罐头塔,大家的脑海中可能都立刻浮现自己参加过的丧礼场景,或是电影《父后七日》的画面。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丧礼要用罐头塔,甚至可能不知道,作为丧礼中奠物的罐头塔,其实是台湾独有的现象。

早期办丧事的时候都是邻里共事,亲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在礼俗上亡者的嫁出女儿、兄弟、姊妹连襟、宗侄、内侄、外甥、姨甥、谊子女、姻亲都会在这段期间提供奠品,因为治丧期间丧家处理后事十分地忙碌,送这些东西表示帮他们在这段时间裡「顾昔」。该礼俗的渊源,目前可以追溯至闽粤沿海一带的海口礼仪,他们多半以竹为架封上盐米、鱿鱼干、糕饼类的食物,奠于灵堂,供丧家使用,而丧家回赠(寿金炮烛、糖)以示感谢。

开始把罐头塔当作奠,品是直到人们移民至台湾之后,随著日治时期的社会变迁、再加上食物种类与样式越来越多,奠物才渐渐有罐头塔的选择出现,甚至最后你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台湾汉人传统丧礼上见到它。这也是为什么早期大家会称罐头塔为「糕仔桶」或「糕仔盒」,但是现在,大家只会知道罐头塔,而不清楚它本来的名称跟礼俗背景了。

上述的说法比较是民间常听到的说词。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罐头塔之所以作为奠物,是和台湾早年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的凤梨王叶金涂有关。从日治时代到国民政府来台之后,有一段时间,台湾凤梨罐头的出口销量全世界第一,今天你到叶金涂家族的旧居,还可以见到外墙的凤梨装饰。根据口述资料,有人认为第一个拿罐头塔当作奠物的,就是叶金涂逝世时的丧礼,整个大稻埕满是奠字的花牌、凤梨罐头塔与白布吊旗。

咦咦咦?丧礼上用凤梨塔适合吗?人家不是说凤梨是「旺来」吗?根据持本观点者的说法,以前凤梨的台语发音不是旺来,而是凤来。这名称的典故来源是因为凤梨叶子像凤尾,以「有凤来仪」这句成语为名。台语的凤发音为「」,不是像现在发「瓮」的音。有老人家会说凤梨的台语发音改变和凤梨王有关系,因为台语的「瓮」和「王」发音相近,所以发音从「凤来」变成「王来」,再转变成「旺来」。

姑且不论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至少现在我们知道,罐头塔其实是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发展出来的丧葬文化,其他地方可是见不到的呢!不知道各位读者就各自的经验,还有观察到什么丧葬文化是自己还不够理解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