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的国家在研究如何增强坦克的强度,有的研究如何海上封锁,也有的在研究如何一颗“蘑菇”改变战争!
而这么多的选择中,后勤发展除了美国其它国家一直都没什么进展。那么如果问二战中谁最不注重后勤,你会想到谁?
今天就来看看二战中后勤最差的国家——日本!
日本是一个国土资源十分弱小的国家,所以日本在战争中对意志的强调格外重视,在后勤方面也是如此。
起初日本的后勤还算可以,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后勤补给就愈发困难,大量士兵被饿死。
那么今天就看看日本伙食的发展历程,看看日本为什么这么不重视后勤。
兵农的区分古时候的日本军队流行府兵制,也就是战时打仗,闲时务农!所以每当发生战争,“大名”(相当于割据一方的诸侯)都会召集手下的农民参战。
而这些农民作为战士需要自己解决后勤问题,通常会携带60天的口粮作为消耗。如果因为战争时间突然延长导致缺粮的话,那么就需要“大名”来提供军粮,或者提供给农民一些优惠政策来弥补。
而作为底层人民本身缺乏文化,大量的人涌入闹市会造成许多治安问题。另外这些农民本身也缺乏战力,所以日本逐渐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战争需求的职业——武士!
武士此时的武士们的军粮主要是农民提供的稻米,味增与盐。战时每人每天消耗4-6合的米,一勺盐,两勺味增,一升水。
注:一升=十合=一百勺,明治时期一升大约1.8公升。
不过武士在参战时依然要自己准备后勤,大名们平时会给他们派发军饷,所以战争爆发后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也就是说,战争开始后一个武士一天要消耗最少三斤多,在配合偏咸的味增就构成了一顿早期的军粮。
可是身上背着军粮和武器也麻烦,粮食也不能太贵,所以简化军粮就成了一个问题。
于是日本发明了饭团,即提前做好米饭,然后团成一个圆形加上调料,这样就可以方便随身携带了,比较出名的就是纳豆。
纳豆第二种就是腌菜,将一些蔬菜用盐腌好,这样也可以保持长时间行军。
日本就这样伴随的早期的饮食来到了19世纪,当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日本的大门时,日本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日本军粮迎来了第二个时期……
西方文化的加入日本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后,迫切地想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军队。
于是日本寻找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来学习
,海军找到了英国,陆军找到了法国。
当日本人学习西方文化时,他们发现欧洲人流行了一种政令分管的制度。
它将陆军分为文职一派分给陆军大臣,掌握军队的吃穿住行。而军队的统帅权责交给军队的司令。
这样做不仅更细化了部门职责,也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个人手里。于是日本很快就将这种制度学走了!
年,日本正式成立隶属兵部的陆海军部,建立了属于日本自己的后勤保障部门。日本的士兵终于不用自己买吃的了。
日本的后勤部门设立军事仓库,他们平时将军队所需物资提前购买存放在仓库里。和平时期由部队自己发放补给,出征时由会计部门组织发送补给。
年,日本陆军在民间首次采购了牛肉罐头作为军粮,还有一份由六块饼干和干松鱼组成的应急口粮。
不过这里的饼干可不是现在人们常吃的饼干,他的口感就是一个字——硬!
干松鱼也就是鲣鱼!一个在网上被测评烂了的鱼,十分坚硬。所以它们俩通常需要辅助水或者道具吃下去。不过这也比之前的饭团咸菜还是强不少的。
需要刨成木鱼花来说,否则十分坚硬不过和西方有一点不同,日本的伙食费是由上面拨款下来给联队的长官,然后由长官管理士兵的伙食。
不过由于精力有限,所以大部分的军官都是交给下面的人处理,最终独立出一个主管粮食的委员会。
在部队里没人定额发放粮食,不够吃不给额外的吃食,少吃也不会退给你伙食费。不会因为物价波动而调整伙食津贴,所以能不能吃饱肚子也要看当时的环境。
年铝制饭盒第一次出现在了日本军队,这让日本军队开始流行起了将饭食弄到饭盒中加热煮着吃。
铝制餐盒的出现带来了便利,日本出现了两种食谱:
一种是平时驻地的粮食,包括猪肉、白菜、鱼、土豆等食材,保证一餐是一荤一素主食为米饭。
另一种则是野战口粮,主要就是便携式的罐头和饭团。
在日本的《女工哀史》中记录了东京一家工厂里普通百姓的伙食清单中,只有各种咸菜。可见日本在军队里是下了大功夫的。
不过日本精心谋划的军粮还是出了问题,大量的军人患上脚气病最后演变为糖尿病而死。
日本耗费大量时间最终才找到原因,日本为了让士兵吃上精米,将稻米反复处理得到了白花花的米饭,但同时也将稻米中米糠给碾了出去。
而这是这些米糠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于是大量缺乏维生素的士兵得病死亡。从这时候日本明白,自己的军粮还想要继续改进……
三代军粮年,随着日本逐渐走向军国体制,日本军粮再次发生改变。
吸引了之前的教训,日本的伙食中的战时品类开始增加。
主食方面:精米克,替代品(面包克、饼干克)
肉食:肉类罐头克,代替品(带骨肉克,不带骨克或者鸡蛋克)
蔬菜类:干蔬菜克或新鲜蔬菜克
腌渍类:梅干40克
调味品:酱油20克、盐12克、味增40克、砂糖15克
饮品:茶叶克
精神类:清酒0.4升、烟20支、甜品克
年之前日本的总兵力仅仅2万,其中陆军有2万人。不过九一八事变让军国开始了扩军道路。
至年底,日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万。
近三倍的扩军,让后勤部门压力剧增。于是年日本15年来第一次增加军队伙食费,增加额度为六钱来到26钱每天!
注:一钱=0.01日元
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战线逐渐拉长,让日军的伙食费不断上涨到55钱。同时因为国内物价的上涨,让伙食费逐渐捉襟见肘。
昭和19年(年)豆沙面包5钱,一块豆腐10钱
大正时期(年)豆沙包1钱,豆腐4钱
另一方面,战线的拉长也让日本后勤逐渐无力,此事在太平洋战场最能表现出来。
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失去海军掩护下的日军,后勤补给根本运不上去,可以说就是困也就困死岛上的日军。
这时候的日军因为缺乏粮食就开始大规模向占领区搜刮粮食来充作军粮。不过随着战争的消耗,日本的精锐部队被灭再到日本成年男性大规模死亡,日本已经很难在大规模搜刮粮食了。
此时的日军已经有人开始用武器来交换一些粮食来生存,大批的少年兵出现在战场,从这时就已经可以看出,庞大的后勤压力,泛滥的黑社会与暴涨的物价。
这时的日本已经穷途末路了,即便在打下去那么连饭都吃不上了……
参考资料:
《恶魔的饱食——旧日本陆军伙食》
《战争史研究》
感谢您看到最后,本人不时会更一些历史文章,如果您也对历史感兴趣可以点个